“關于在阿富汗競標油田的事,我們確實有參與,但現在結果還沒有完全出來。”9月6日,中石油集團辦公室一位人士對本報記者說。同日,海外媒體報道稱,中石油集團已經基本擊敗競爭對手,贏得阿富汗對外招標的油田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阿富汗政權變換10年來首個對外招標開發的油田。而標的物則是位于阿富汗西北部地區阿姆河(Amu Darya)盆地的三個區塊,與中石油西氣東輸二線氣源所在地——土庫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地區接近。
在此之前,同樣是來自中國的中冶集團,已經獲得了投資高達34億美元的艾娜克銅礦開發項目。這是阿富汗歷史上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項目。
“對阿富汗的投資,不僅是經濟利益,還必須從中國西部大開發,以及與中亞、南亞和伊朗的跨界聯系的背景來看。”國土資源部油氣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岳來群說,阿富汗的地理位置直接影響到我國西側境外能源通道的安全,加強與阿富汗政府的能源外交,對于我國積極推進“西進”戰略,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阿富汗地處亞洲中部內陸,北接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其東北突出的狹長地帶與中國接壤。
一位中石油人士透露,位于Amu Darya盆地的3個區塊的項目招標,從去年就已開始啟動。而阿富汗鄰國土庫曼斯坦已證實,Amu Darya盆地擁有豐富的油氣儲量。
海外媒體報道稱,中石油集團以最高的出價,擊敗了澳大利亞Buccaneer Energy、倫敦克能石油以及巴基斯坦Shazhad International公司。而中石油的投資方案是,支付每桶原油的15%作為開采權使用費,以及利潤的30%作為公司稅,同時打算斥資3億美元建一座煉油廠。
不過,招標的最終結果目前仍沒有落定。阿富汗礦產部,正在與中石油就合同細節問題進行談判。
一位石油業分析師對本報記者表示,中石油的西氣東輸二線管道氣源正是來自于毗鄰阿富汗的土庫曼斯坦阿姆河地區,“此次如若成功中標,將使中石油在阿富汗未來的能源開放中占據更加有利地位”。
過去,阿富汗曾被視為是資源貧瘠的國家。然而,美國地質調查局在經過多年研究后發現,阿富汗的油氣資源比先前想像的要大得多。該機構估計,阿富汗未發現的油氣資源在15.7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16億桶石油和5.62億桶天然氣凝析油。其中,大部分天然氣位于 Amu Darya盆地,而大多數石油位于Afghan-Tajik盆地。
而近期,阿富汗能源部長在一個公開場合已表示,接下來,將對位于阿富汗Afghan-Tajik盆地一個更大的石油區塊實施對外招標。
“飽受戰火之苦的阿富汗,一直希望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經濟支撐點,將資源進行對外招標合作,正是他們重塑經濟最重要的砝碼,而且,他們還希望憑借資源優勢帶動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岳來群指出。
事實上,中冶獲得阿富汗的艾納克銅礦項目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承諾在當地建造一個400兆瓦的火電廠,以及鋪設一條從中國西部經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到巴基斯坦的貨運鐵路,而這,也將是阿富汗的首條鐵路。
對許多國際公司來說,在像阿富汗這樣動蕩不安的地區,投入巨資打造大型基礎設施,是高風險的生意。
9月2日,在進行2011年半年報業績發布會時,中國中冶總裁沈鶴庭對記者表示,艾娜克項目目前最大的難度是,礦區周邊的土地搬遷。“礦區周邊屬于阿富汗古老地區,搬遷的難度較大,現已基本談妥,我們項目方也作出了適當的讓步,預計1年內可完成搬遷,若一切順利,該項目最早可于2014年底出礦。”沈鶴庭說。
“對于中國來說,投資阿富汗,幫助阿富汗的基礎設施建設,除了經濟利益外,更有地緣政治的考量。”在岳來群看來,“阿富汗是南北、東西陸路交通的樞紐,直接影響到我國西側境外能源通道的安全。因此,加強與阿富汗政府的能源外交,加強與阿富汗民間各部落間的各種聯系,對于我國積極推進‘西進’戰略,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