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供圖
9月4日,國家發改委向社會發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了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戰略地位。
“在過去的100多年,在西方工業化進程中,已經消耗的資源量占全球的60%左右。中國現在將近70%的能源消費依靠煤,這樣的能源結構給我國帶來很大壓力,包括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壓力,人類面臨著可持續發展的挑戰,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必須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調整能源結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陳德銘在此前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現狀篇:可再生能源是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看能源現狀必須先看過去。近代以來,世界能源消費劇增,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資源消耗迅速,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特別是溫室氣體排放導致日益嚴峻的全球氣候變化,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受到嚴重威脅。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能源需求將持續增長。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能源消費大國,況且人均能源消費水平還很低,能源供應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的能源問題,不斷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除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外,加快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戰略選擇。
有關專家指出,可再生能源是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滿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結構、減少環境污染、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已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可再生能源消費占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還很低,技術進步緩慢,產業基礎薄弱,不能適應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我國有非常豐富的可再生資源,能夠滿足開發利用的需求。其中,資源潛力大、發展前景好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生物質能、風能和太陽能。比如,中國水能資源大概有5.4億千瓦,陸地風能有3億千瓦,海洋風能大概有7億千瓦左右;大概有2/3的國土面積,每年的光照時間在2200小時以上,太陽能資源非常好;每年農林業加工后的剩余物大概可折合的能量是5億噸標準煤左右;另外,中國還有非常豐富的地熱能和海洋能。
當前,我國環境污染問題突出,生態系統脆弱,大量開采和使用化石能源對環境影響很大,特別是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比例偏高,二氧化碳排放增長較快,對氣候變化影響較大。可再生能源清潔環保,開發利用過程不增加溫室氣體排放。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對優化能源結構、保護環境、減排溫室氣體、應對氣候變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發展篇: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步伐令全球矚目
近年來,世界經濟發展加快,全球能源需求迅速增長,能源、環境和氣候變化問題日益突出。大力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資源,減少化石能源消耗,保護生態環境,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共同推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許多國家將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作為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了明確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制定了鼓勵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法律和政策,可再生能源得到迅速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對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十分重視,并已取得很大的成績,水電已成為電力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農村能源和生態建設,戶用沼氣得到了大規模推廣應用。近年來,風電、光伏發電、太陽能熱利用和生物質能高效利用也取得了明顯進展,為調整能源結構、保護環境、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目前,我國水電、太陽能熱水器、沼氣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已經達到了較大的規模,同時還在積極推動風電、太陽能發電和生物質能優質化利用等新興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到2005年底,水電裝機容量已達到1.17億千瓦,水電年發電量為3952億千瓦小時,占全國總發電量的16%;全國在用太陽能熱水器的總集熱面積達8000萬平方米;沼氣年利用量達到70億立方米,改善了1800萬農戶的生活用能條件;全國光伏發電的總容量約為7萬千瓦,解決了偏遠地區人口基本用電問題。
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介紹,我國人均能源特別是石油資源占有量,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無論是在能源安全挑戰還是環境的巨大壓力上,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已經成為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任務。經過近十多年國家及社會各界的努力,我國可再生能源正在從單純的補充能源向替代能源發展,進入快速發展期。
前景篇:從補充能源發展到未來的支柱能源
近年來,大規模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鼓勵可再生能源進入能源市場,已成為許多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有關國際組織預測,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會有3000億美元的投資規模。目前,亞洲可再生能源市場年增長率超過30%,成為全球最具潛力的市場。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將成為中國經濟結構中的一個新興產業。據估計能形成年產值4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6000億元,增加就業機會500萬個,特別是相關物質液體燃料的原料種植及其產業鏈的形成將大力促進農村發展,農村勞動力就業機會增加和改善生態環境。林伯強教授說,目前可再生資源年可開發潛力在9億噸標準煤以上,而到2050年將超過20億噸標準煤。屆時,可再生能源將成為中國能源供應結構中的一個支柱能源。
從目前可再生能源的資源狀況和技術發展水平看,今后發展較快的可再生能源除水能外,主要是生物質能、風能和太陽能。生物質能利用方式包括發電、制氣、供熱和生產液體燃料,將成為應用最廣泛的可再生能源技術。風力發電技術已基本成熟,經濟性已接近常規能源,在今后相當長時間內將會保持較快發展。太陽能熱利用的發展方向是太陽能一體化建筑,并以常規能源為補充手段,實現全天候供熱,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向太陽能供暖和制冷的方向發展。
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為8%。《規劃》明確: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將達到10%,2020年達到15%。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陳德銘說,今后一個時期,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點是水能、生物質能、風能和太陽能,并積極推進地熱能和海洋能的開發利用以及農村可再生能源利用。生物液體燃料是重要的石油替代產品,主要包括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
隨著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成熟和產業的發展,可再生能源在我國未來經濟結構中將發揮越來越顯著的作用。據國際能源署預測,到本世紀下半葉,可再生能源將逐漸取代傳統化石能源而占據主導地位。中國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技術創新能力,將成為國家綜合競爭能力的重要方面,也將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