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終于突破了80美元。這樣的價格引來了吁聲一片。高油價無疑已傷害到普通百姓特別是私車族的利益了。不過,環球能源網認為,高油價有利于公眾利益,而高油價所帶來的危害卻是短暫的,并且是可以被消除的。
試想一下,如果每個人都追求低油價帶來的自身利益最大化,那么很容易導致整體經濟的缺失甚至是破壞,最終影響到個人利益。如今私車族已經越來越多,而低油價則成了個人擁有私家車的“催化劑”,汽車產業的繁榮,又帶動
鋼鐵(注意:鋼鐵是高耗能產業)以及汽車銷售業的發展。但是,單個經濟體的利益最大化,并不能代表全社會利益的最大化。以北京為例,私家車的數量每天都在增加,這給北京這個城市的交通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特別是上下班高峰,交通的擁堵給人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乍看上去,這似乎跟油價的高低沒又關聯,其實不然,由于油價過低,這給那些駕車族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他們不用擔心油價的問題,因為他們承受的起這樣的消費,并且油價過低會使這些人錯誤地認為,油還很多,完全可以放心大膽地用,于是無意間鼓勵了大家去購買高油耗汽車。長此以往,必定會造成整個社會對于原油這一資源的過度浪費,從而增加政府的負擔,迫使市場出臺限制使用的政策,最終使得整個社會都受到傷害。
此外,高油價其實對于石油上游產業來說是利好消息,以
歐佩克為例,組織中的國家對于
勘探開發方面的投入已經大不如前,而最近一次也只是沙特在今年3月前后宣布加大對于煉化行業的投資。從表面上看,歐佩克應該是撈進大把大把的“石油美元”才對,但為什么他們不加大對石油上游產業的投資力度呢,原因很簡單,入不敷出,歐佩克一直對外界稱50-60美元為合理價,而最近又稱70-80美元為合理價格,這看似前后矛盾的說法,其實一點也不矛盾,如果我們算上美元的通脹率以及按照目前的物價水平來看,現在的油價和幾十年前相比,并沒有增加多少。因此環球能源網以為,高油價對于投資石油上游乃至整個石油行業都大有裨益。
高油價還有利于促進煤化工技術的革新,我們以煤制油技術為例,在過去的“廉價石油”時代中,該技術被認為從經濟上不可行,并且技術上也未達標,而能源危機導致石油價格居高不下,煤制油技術重新引起重視。雖然可能比其它替代品帶來更多的污染物,但由于日益匱乏的石油資源導致成本提高,而
煤炭原料較充足,所以該技術顯示出更好的經濟性和可行性。世界上最大的兩個能源消費國美國和中國的煤炭儲量都非常豐富,如果煤制油技術能夠得到發展,那么對于整個世界的能源格局將產生好的影響。此外在煤制油過程中采用的碳捕捉技術(CCS)也會使全球的溫室氣體排放大為減少,這有利于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