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價繼續維持高位的背景下,加大對上游資源的開發成為了中石化集團最迫切的任務。
1月15日,中石化集團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中石化集團已開始對東北區的部分下屬企業進行重組,計劃將東北分公司(石油局)、勘探北方公司與華東分公司吉林項目部整合重組為新的東北分公司(石油局)。
“集團啟動對東北區上游企業的整合工作,為進一步勘探開發東北區已經初現端倪的兩個億噸級大油田奠定了基礎。”上述中石化人士說。
組建東北分公司
“在長嶺斷陷東部斜坡帶及十屋斷陷中央構造帶,兩個億噸級油氣田已有了初步的雛形。”上述中石化人士說。“其中,位于長嶺斷陷的松南氣田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433.6億立方米,可采儲量260億立方米,已在2007年底通過了國家儲委的驗收。”
據了解,中石化在東北地區擁有礦權面積約12萬平方公里,分布在松遼、三江、渤海灣和敦化等四個盆地,共39個區塊。目前,在松遼盆地南部已獲得石油探明儲量5119萬噸,天然氣探明儲量640億立方米。
雖然上述地區潛在勘探領域還在不斷擴大,展示出良好的發展前景,但至今未出現類似南堡大油田的發現讓中石化甚為無奈。
“中石化原來在東北有好幾個部門,中石化東北分公司(石油局)、勘探北方公司與華東分公司吉林項目部,這些公司都有各自的業務計劃,這在管理體制上造成了分散和難以集中的弊病,制約了東北地區油氣勘探開發的發展。”上述中石化人士說。
據上述人士透露,中石化集團1月9日在長春召開了東北地區上游企業整合重組工作干部大會,集團副總經理張耀倉和中石化股份高級副總裁王志剛宣布了集團整合其旗下東北各企業的意義。
“對東北地區上游企業實施整合重組,有利于實行統一生產協調,實現油氣勘探開發一體化管理,提高勘探開發效益和資源利用程度。”張耀倉等領導在會上強調,“新組建的東北分公司將逐步建立油公司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根據規劃,中石化將在原中石化東北分公司(石油局)的基礎上,置入中石化勘探北方公司與化工分公司吉林項目部的資產,組建新的東北分公司(石油局)。
據中石化東北石油局一位人士介紹,1998年以后,原中石化東北石油局經過重組改制,于2002年5月在原有基礎上分別成立了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東北分公司(上市部分)和中石化集團東北石油局(存續部分)。
上游短板
中石化自誕生之日起,上游資源就是其短板之,對于煉化業務的倚重使得其利潤極易受到影響。
中國石化(22.98,-0.43,-1.84%,股票吧)2007年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07年9月30日的9個月間,其原油和天然氣產量同比分別增長2.23%和11.74%,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長6.52%。
但在高油價的影響下,該公司凈利潤環比明顯回落。
2007年第三季度,中石化實現凈利潤137.58億元,比第二季度155.07億元下降了11.28%,比第一季度194.18億元下降了29.15%,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受高油價影響,煉油業務出現虧損。
虧損的煉油業務使得中石化依賴政府的巨額補貼,但這點一直招致輿論的詬病。在這一背景下,加強上游板塊的實力成為了中石化的發力方向。
按照中石化所提出的長期發展目標,其上游板塊要實現“十一五”甚至更長期的發展目標,不能只靠一個千萬噸級油田,必須要擁有兩個、三個甚至更多千萬噸級的大油氣田。
為此,中石化從2007年初就開始啟動部分石油局(分公司)整合重組和中國石化勘探分公司組建工作。
據了解,組合后的公司將按照“油公司”、石油工程公司以及油田基地系統“分開運作、分開核算、分開考核”的原則進行整合重組,勘探分公司下設南方、西北、北方三個地區性勘探分公司和海相工作部,資產、業務、人員等也要重新整合。組建新的東北分公司也是當時整合方案的一部分。
現在的中石化股份東北分公司是在東北地區以從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和生產經營活動為主的企業。該公司地處松遼盆地南部地區,主要勘探區分布在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嶺市等地,新區勘探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開魯境內,全區總勘探面積3.5萬平方公里。
據了解,松遼盆地26萬平方公里,石油資源量18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20000億方。而目前探明石油地質儲量68億噸,累計產油21億噸,2004年產油約5400萬噸,是我國最豐富的含油氣盆地。
東北分公司在松南腹地總資源量8.07億噸,探明3652.3萬噸,剩余7.70億噸,探明程度僅為4.5%,潛力巨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中石化的原油缺口。
根據“十一五”計劃,中石化東北分公司計劃從2006年開始,實現油氣產量年增10%,“十一五”末油氣產量要達到50萬噸油當量。(記者 駱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