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建設成為關鍵環節
由于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具有間歇性、隨機性、可調度性低的特點,電網建設已成為推進新能源發展的關鍵環節。
專家表示,目前我國發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仍然存在一些瓶頸性問題。太陽能發電、風能受天氣影響大,并網技術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生產成本比較高。生物質能的最大障礙則是資源缺乏,大規模發展不太現實。
為此,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表示,破除這些可再生能源發展中的瓶頸問題,主要是兩個方面:
一是要給予政策支持。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從政策層面對可再生能源給予引導和鼓勵。首先是要提供財政和稅收上的補貼,綜合考慮企業的規模、效益和技術含量,對規模大、技術高、節能好的優勢企業進行補貼,促使其形成產業化,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其次還要解決風電并網等實質性問題,為可再生能源發展鋪平道路。
二是加大科技含量。發展低碳經濟是新的經濟增長點。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程中不能走傳統的老路,不能再靠引進來后低水平建設,而應大力發展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加大科技投入,占領制高點,從而縮小和先進國家的差距,使我國的新能源產業在國際上也能占有一席之地。
專家認為,電網建設已成為推進新能源發展的關鍵環節。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舒印彪表示,由于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具有間歇性、隨機性、可調度性低的特點,大規模接入后對電網運行會產生較大的影響。我國相對集中的資源分布條件、相對薄弱的電網發展基礎以及新能源迅猛發展勢頭,對電網的適應性和安全穩定控制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他表示,風電等新能源發展如何與其他能源資源開發和電網發展相協調,已成為關系我國新能源能否實現大規模開發利用的重要前提。必須充分重視和加強電網系統調峰能力建設,科學規劃和使用抽水蓄能電站,在具備條件的地區建設一定規模的燃氣電站,發展調峰性能好的火電機組等。還應加強區域互聯,擴大消納范圍,促進清潔能源規模化發展。
國網能源研究院院長張運洲表示,加強智能電網的建設對擴大風電消納規模至關重要。如果采用風電和火電聯合輸送,輸電通道的利用率可大幅提高,并可有效提高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和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