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導向技術的突破,不僅開啟了技術服務的新領域,而且在提高水平井目的層鉆遇率、提高井眼軌跡平滑度、減少無效進尺、減少鉆井事故復雜等多個方面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6月28日,渤海鉆探第二錄井公司經理紀偉說。
6月9日,鄭莊區塊第4口先導試驗井組——鄭試平7H井順利收官。這個公司再創區塊多分支水平井鉆速最快、進尺最多、煤層鉆遇率最高等紀錄。這 標志著包含地質導向技術在內的煤層氣鉆井綜合配套技術,將作為多分支水平井鉆井的“核動力”,推動集團公司煤層氣項目規模開發。
吹響攻關號角
鑒于我國天然氣主產區的煤層特性,應用多分支水平井技術開發煤層氣,成為適合我國地質特點的重要方式。但是,這種技術不僅對工藝要求高,而且風險較大。
井眼連通、地質導向、側鉆是其中最難攻克的3項技術。地下煤層既存在一定的地層傾角,又有小的褶皺和斷層,要想讓鉆頭始終保持在垂直厚度僅5米 的煤層中像蛇一樣穿行,難度可想而知。此外,煤層容易發生垮塌,導致在鉆進中,只有1/3的井能夠正常完成。因此,要想在地下幾百米的煤海里“暢游”,沒 有一雙明察秋毫的“千里眼”,一切都無法實現!
2010年,渤海鉆探公司以獨立總包形式,將山西沁水地區鄭莊區塊作為主要試驗區域,承擔3個煤層氣多分支水平井鉆探業務,并同步開展多分支井核心技術的系統研究與實驗。
在3口多分支先導試驗井組鉆探過程中,地質導向技術要完成三個任務:一是準確界定中途完鉆的井深,指導鉆頭在進入煤層前的定點位置著陸;二是做 好水平井段鉆頭軌跡跟蹤,提高煤層鉆遇率;三是進行井眼軌跡現場施工設計,盡量避免復雜地質情況造成施工困難,保證煤層有效進尺和控制面積。2010年4 月24日,這個公司開始調研和摸索煤層氣水平井鉆探規律,到這一年9月6日鄭平05—1H井圓滿完成地質導向任務,第二錄井公司科研人員僅僅用了4個半月 的時間。
創新思維克難關
在先導試驗鉆探中,渤海鉆探公司使用隨鉆伽馬測量儀器作為導向工具。這在煤層氣多分支水平井鉆探中還沒有先例,加之導向人員不具備煤層導向經驗,困難接踵而至。
在鉆探之初,研究人員并未想到煤層中還有大量煤矸石和少量灰巖、砂泥巖,這使隨鉆測井獲取的伽馬曲線在判斷鉆頭是否在煤層中鉆進的準確性受到質 疑。此外,在鉆井過程中始終伴隨著井壁煤層的垮塌現象,從井內返出的巖屑真假難辨。因此,鄭平02—1H井組前5個水平分支井眼的鉆探過程中,平均日進尺 只有60米至70米,鉆進速度和效率大打折扣。
要想取得突破,必須創新思維。為此,攻關小組重新分析各項實鉆參數,系統歸納總結前期幾個水平分支井的資料,確定了中完井深的界定以巖屑、鉆 時、全烴為地層對比和判斷著陸的依據參數,完善了中完井深的界定工作流程;水平段地質導向以鉆時、全烴為判斷是否在煤層中鉆進的依據參數,以隨鉆伽馬為判 斷鉆頭在煤層中位置的依據參數,建立地質導向工作流程。攻關小組找到了判斷鉆頭位置的規律,日鉆井進尺大幅提高,可達300米至500米,鉆頭基本無磨 損!
地質導向技術獲突破
有了科學的工作方法做后盾,攻關小組將綜合錄井與隨鉆測井相結合,實現了煤層氣分支水平井地質導向技術的實質性突破。
在目的層鉆進中,導向工程師做到及時判斷、提前預警,遇到井下異常立即完鉆,規避卡鉆等工程事故的發生;利用錄井的專業優勢彌補工具的不足,精 選有利層位和鉆探區域指導鉆進,使煤層鉆遇率逐口井提高。鄭試平4H井完鉆時,區塊煤層鉆遇率已經由最初的61.63%提升到84.74%。這表明,第二 錄井公司掌握的地質導向技術已適應了煤層氣鉆井的需要,做到了“讓鉆頭看著煤層走、聞著天然氣味道鉆”。
地質導向核心技術的自有,打破了國外公司的技術壟斷,而成本只相當于國外公司的1/3,為低成本高效開發煤層氣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