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銳風電的相關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相比陸上風電,海上風電靠近傳統電力負荷中心,便于電網消納,免去了長距離輸電的煩惱。在華銳未來的發展規劃中,海上風電將會占據相當重要的位置。
而國內另一家風機制造商金風科技則堅持“積極跟進不冒進”的原則,以穩健的步伐推動海上風電的發展。金風科技認為,機組設備的高可靠性是需要成熟的研發和不斷試驗來實現的,太冒進,不僅會給企業帶來損失,也是對社會資源的一種浪費。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今年將是我國風機制造商的5兆瓦風機“元年”,包括上海電氣、湘電風能及中船重工旗下企業、華銳風電等4公司都有望在今年正式下線5兆瓦風機。
而海上風機未來也將呈現大型化趨勢。據介紹,在海上風電項目的建設過程中,海上風電機組成本占45%,支撐結構占25%,其余包括電網連接21%、安裝7%。而陸地風電場成本中,風機占比64%,支撐結構占16%,電網連接占1%。可見,支撐結構占比中,海上風電比陸上風電場的成本高出56%。
專業人士分析指出,如果在同一個單位面積下,海上風電機組當然是建得越大越好。“第一,我國的海上資源有限,在相同單位下,容量更大的產品發電量是越高的。第二,如果是建設一個10兆瓦的風電場,用2個5兆瓦的風機、用5個2兆瓦的風機來比較,前者的支撐結構投入要少于后者。
也有風電專家對此表示異議,有專家認為,中國的風電資源并不如歐洲。在歐洲,很多地區都是I類資源,而中國都是Ⅱ類或者Ⅲ類資源。后兩類資源的風速比較小,在中國的風場環境下,大型風機和中型風機所產生的發電量,其實是差不多的,甚至中型風機產生的電量更大一些。
一位國內大型風電企業的首席技術官告訴記者,事實上我國海上風電的主要發電量是在強風時產生的,所以這種情況下大風機的發電量將表現更好。從經濟型、可靠性和成本角度考慮,大風機的綜合表現要高于其他風機產品。
雖然前景誘人,但業內人士提醒,海上風電的發展無論是風機本身,還是施工、運輸、安裝都有很大的技術挑戰。如果設備的可利用率不能保證,海上風電的發展將舉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