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石油勘探轉向深海大趨勢的形成和南海深水資源的發現,進入21世紀,中國向深海進軍的步伐明顯加快。2011年5月23日、24日,中國打造的深海利器“海洋石油981”、“海洋石油201”的相繼誕生,中國終于在世界深海油氣開發陣營有了一席之地,也標志著中國造船業在海工領域自主研發和國際競爭能力的飛躍。
人們追蹤陸地油田的脈絡來到海邊
1896年,美國在加利福尼亞海岸,為開發由陸地延伸至海里的油田,從防波堤上向海里搭建了一座木質棧橋,安上鉆機打井,這是世界上第一口海上油井。
最初的海上勘探采用這種棧橋或人工島的方式。1920年,委內瑞拉在馬拉開波湖利用木制平臺鉆井,發現了一個大油田。1922年,蘇聯在里海巴庫油田附近用棧橋進行海上鉆探成功。1936年以后,美國又在墨西哥灣的海上開始鉆第一口深井,1938年建成世界上最早的海洋油田。
20世紀40-60年代,隨著焊接技術和鋼鐵工業的發展,相繼出現了鋼質固定平臺、坐底式平臺、自升式平臺等鉆井裝置。1947年,美國在墨西哥灣首次用鋼結構鉆井平臺鉆出世界上第一口商業性油井,引發了世界范圍內海洋石油開發的熱潮。1950年,出現了移動式海洋鉆井裝置,大大提高了鉆井效率。1951年,沙特阿拉伯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油田。
1960年,中國在鶯歌海開鉆了中國海上第一井―――“英沖一井”,水深15米。
20世紀60年代后,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造船、機械工業的發展,建成各種大型復雜的海上鉆井、采集、儲輸設施,促進了海上油氣開采的迅速發展。
目前,世界上有近千座海上石油鉆井平臺,遍及世界各大洋。墨西哥灣是世界上鉆井最活躍的近海區域,正在作業的就有19000多口井。在海灣地區作業的近海鉆井船有120多艘。美國路易斯安那娜州沿岸有鉆機近百座。挪威、巴西等國的海上石油鉆探興旺。20世紀80年代,海上勘探的國家已逾100個,海上產油國超過40個。近20年中,海洋原油產量的比重在世界總產油量中增加了一倍。
目前,海洋能源資源已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主流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海油總公司副總工程師曾恒一介紹,海洋能源開發要瞄準四大戰略領域:第一是海洋石油的深水領域。全球海洋石油資源量44%在深水。第二個領域是L N G (液化天然氣)領域。進入21世紀,世界油氣12項重大發現中有八項在海洋,其中七項是天然氣。第三個領域是天然氣水合物。這是一種新興能源,是天然氣的甲烷,在低溫高壓下以固體狀況存在海底。據估計,全球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量相當于煤、天然氣、石油三者資源量總和的五倍。第四個領域是海洋能,這是取之不盡的低碳能源,開發潛力巨大。
據統計,海洋蘊藏了全球超過70%的油氣資源,全球深水區最終潛在石油儲量高達1000億桶,深水是世界油氣的重要接替區。近十年來,人們新發現的探明儲量在一億噸以上的油氣田70%都在海上,其中一半以上又位于深海。
目前,國際石油界的普遍共識是,陸上油田尚具潛力的地區僅有中東、中亞等地,而過去30年東、西半球兩個最重大的油田發現均來自海洋。根據各種權威機構的數據源顯示,海洋石油資源將是未來原油產量增長的重要來源,全球50%以上的油氣產量和儲量將來自海洋。
隨著發達國家海洋勘探開發技術與裝備日漸成熟,海上油氣產量繼續增長,開采作業的范圍和水深不斷擴大,墨西哥灣、西非、巴西等海域將繼續引領全球海洋油氣勘探開發的潮流。
最近發現的兩處新油田位于深海區,墨西哥灣的“杰克2號”油田位于海平面以下2000米處。要觸及油層需要安裝8000米長的管道,而抽出石油需要的實施費用也十分昂貴。巴西近海岸潛在的石油儲量第三大的卡里奧卡油田,位于水下2000米,海床以下6700米處。在如此條件下建造油井存在著巨大的工程挑戰。
埃克森美孚的威廉?康明斯認為:“地球上所有易開發的油氣幾乎都被發掘了。現在的工作更為困難,石油勘探和開采工作需要在更具挑戰的環境和工作區域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