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彬所在的管道公司長慶輸油氣分公司,所轄管道有馬惠線、惠寧線等6條管線,總長度965公里,年輸送能力達800萬噸,所轄管道途經黃土高原、戈壁沙漠,地理環境非常惡劣。
據負責管道保護的長慶輸油氣分公司副經理李樹新介紹,目前威脅管道安全的因素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犯罪分子打孔盜油及惡意破壞;二是管道沿線第三方施工過程破壞及沿線老百姓平整土地施工時的機械破壞;三是管道沿線違章占壓。
如何破解難題?近年來,長慶輸油分公司積極探索,與地方政府、公安等部門密切合作,加強管道沿線風險排查和加密管道巡護,從摧毀土煉油源頭進行治理,打造了千里平安管道。
企地聯動:構筑保護新模式
近年來,長慶輸油氣分公司就管道保護模式進行了積極探索。他們與寧夏公安廳治安管理總隊簽訂了《警企聯合保護輸油管線協議》,建立起保護管道長效機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保護方案,使長效機制發揮最大作用。他們采取“警、企、地三方聯動機制”,即外雇巡線隊日常巡護,分公司監督并定期組織站隊巡護,特殊情況下地方公安部門配合的管道保護模式。
這個分公司秘密調查沿線土煉油廠分布情況,從源頭上遏制打擊打孔盜油犯罪活動。2010年,經過明察暗訪,這個分公司掌握了盜油分子的銷贓渠道。他們聯合寧夏自治區公安廳、長慶油田公司采油三廠等單位共同整治,出動干警、保安人員共計130余人,共炸毀土煉油爐11座,查封非法原油脫水廠3家,扣押9個儲油罐和總價值300余萬元的3臺油罐車,扣留原油60噸、土煉油27噸。
“四防”體系:加固防治新機制
長慶輸油氣分公司在工作實踐中,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信息防的“四防”體系,為管道安全奠定了基礎。
在管道保護中,這個分公司在巡護隊機動巡線的同時,在管道沿線,聘用了熟悉環境的徒步巡線工和當地信息員,形成徒步巡線和機動巡線雙管齊下的巡線模式,并在重點部位增設警示牌,對管道設施進行規范管理。分公司還對站隊管道保護人員和巡線工進行水工保護培訓、巡護技能培訓,以及雷迪探管儀、地面檢漏儀的使用培訓,提高管道保護人員的業務技能。
在管道保護中,信息最為重要。長慶輸油氣分公司拓寬信息渠道,采取管道沿線設信息員、地方規劃協調員、地方鄉鎮政府聯絡員的方式,收集信息,及時掌握第三方施工、打孔盜油等情況。同時,他們在管道沿線推進管道巡護GPS定位系統應用,實現對巡線的實時跟蹤,有效監督巡護工作。
擴大宣傳:營造輿論新環境
《管道保護法》頒布實施后,這個分公司抓住時機,以多種形式宣傳管道保護,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在管道沿線,他們先后發放宣傳單15000多份、宣傳標語5000多張,還發放印有《管道保護法》及舉報電話的掛歷、撲克、雨傘等紀念品。很多威脅管道安全的信息,都是群眾發現并向分公司舉報的。他們還積極與地方政府、民眾及社會主流媒體加強聯系,創造良好輿論環境。
寧夏是石油天然氣管道線路較長、較密集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國能源“動脈”的重要樞紐。西氣東輸、蘭銀、馬惠寧等2100公里管線穿寧夏而過。作為管理著寧夏近一半長輸管道的長慶輸油氣分公司,時時感到無形的壓力。雖然《管道保護法》頒布實施后,形勢明顯好轉,但管道保護任務仍很艱巨。“我們不敢有絲毫懈怠,也呼吁全社會共同保護好我們的能源‘國脈’。”長慶輸油氣分公司經理賀劍君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