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在樣機試驗期間,提高工作效率和節約柴油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就達120余萬元,大量推廣應用后其每年的效益應數以億元計。該機還有利于作業安全,并可改善作業環境條件(降低噪聲、粉塵等)。
這項發明于1995年獲得中國專利金獎,2003年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并獲得美國、加拿大等國專利。
在以上各項成果中,顧心懌都是發明構思人和設想提出者,也是研究設計與協調研制的負責人,因而他都是成果的真正第一貢獻者和完成人。
作為第一發明人獲得3項國家發明二等獎、2項中國專利金獎和1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是很不容易的。
良好的科學道德,嚴謹的科學精神
顧心懌曾12次出國,先后到過阿爾巴尼亞、美國、日本、馬耳他、意大利、委內瑞拉、加拿大等國進行技術合作、考察、選購驗收設備、聯合設計及參加學術會議。為了方便工作,他自學并熟練掌握了英語。在每次外事任務中,他嚴格遵守外事紀律,維護國格、人格。在阿爾巴尼亞工作期間,他的科學精神和出色業績受到了阿工礦部長的表揚,我國的“內參”上曾專門介紹過此事。在美國考察期間,曾有美國人建議他留在美國工作,每年可拿到10萬美金的報酬,或者將兒子送到美國讀書,美方全面負責擔保和聯系學校,但顧心懌考慮到不能因為個人私情影響國家利益,沒有動心。
顧心懌先后發表科學論文30余篇,所有論文都是他自己親手撰寫或參與撰寫。他用英語獨立撰寫的2篇科技論文分別在SPE(石油工程師協會)國際會議和國際
海洋工程會議上由他本人用英語宣讀。
現在,有許多人找顧心懌探討問題,對于別人的請教,從一般職工的小改小革、到整個平臺的設計等,顧心懌總是毫無保留地給予指導和幫助,從不要求名份和獎勵。正是由于顧心懌的良好科學道德和嚴謹科學精神,使他無論是在國際、國內
石油科技界還是在普通職工當中,都具有良好的影響和很好的口碑。
創新不息,奮斗不止
顧心懌現在仍然活躍在石油科技戰線上。在“液壓蓄能石油
修井機”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之后,他正致力于成果的產業化;同時,正在設想新的科技創新項目—“液壓蓄能石油鉆井機”。2004年上半年,他行程6000多公里,到10多家單位實地調研,收集了大量資料,并撰寫了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學部《發展燃氣機充分利用我國燃氣能源的研究》的咨詢報告,得到一致好評。他還參加了山東省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的研究,擔任了能源專題的首席專家。
顧心懌十分注重年輕科技人員的培養,曾先后被聘為中國海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石油科學研究院的兼職教授,還是石油大學的兼職博士生導師。為年輕科技人才的成長與培養,顧心懌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但他兼職不兼薪,石油大學曾想給他每年5萬元的報酬,他婉言謝絕了;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工程學院也想給他優厚的待遇,請他用一部分時間去兼職,他也是說:“如果需要我做一些工作,我會盡力去做,但是不必要簽約拿報酬的。”
顧心懌從20歲來到山東,今年已經年近75歲了,在山東奮斗了40多年的他,現在仍然在石油科技戰線上創新不息、奮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