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南部公投結束后,南北雙方在邊界劃分、石油利益分配、居民國籍和身份認定等問題進行對話的過程中持續沖突。日前,盛產石油的南北雙方交界處、有“蘇丹火藥桶”之稱的阿卜耶伊地區再度成為雙方沖突的焦點,并將蘇丹再度推向內戰的邊緣。
阿卜耶伊爭奪戰
從上周四開始,蘇丹南北雙方在阿卜耶伊地區爆發了持續的沖突。據聯合國官員表示,當時南蘇丹軍隊襲擊了正在從阿卜耶伊地區撤離的一支蘇丹北方和聯合國軍隊。聯合國對南蘇丹的襲擊行為表示了譴責。
襲擊發生后,蘇丹北方喀土穆政府在周六晚派出了至少15輛坦克開進阿卜耶伊鎮,并控制了阿卜耶伊。南蘇丹軍隊表示,如今北方軍隊仍留守在劃分南北交界的河流以北,但若他們逾越界限,造成入侵的話,南蘇丹絕“不能忍受”。
南蘇丹軍隊發言人阿古爾上將在一個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如果北方軍隊繼續往南移動,南方將會以武力回應。而且,作為對北方“入侵”行為的回應,南方會支持蘇丹西部達爾富爾地區的叛軍和北方支持南部的民兵。阿古爾還譴責北方政府利用民兵阻止南部占有油田。
北方政府官員則暗示,盡管南方揚言如果邊界被侵犯,將以武力作為回應,雙方仍有可能從內戰的邊緣抽身。
阿卜耶伊地區居住著傾向北方的阿拉伯游牧民族米塞里亞族(Misseriya)和忠于南方的丁卡族(Ngok Dinka)。從18世紀起就定居在阿卜耶伊的丁卡族原住民認為自己才是阿卜耶伊地區的主人,但米塞里亞族認為自己也是該地區的合法居民,因為他們每年有過半時間在這里放牧。兩族對在阿卜耶伊地區身份的爭議也決定了誰能擁有該地區歸屬的公投權。
居住在阿卜耶伊地區的阿拉伯游牧民族們堅持認為“阿卜耶伊是一個北部城鎮”。一位米塞里亞族首領無視南方和聯合國安理會的警告說:“連續六個月以來,南方軍隊都占領著阿卜耶伊地區,一個北方人也沒有。但卻沒有人說過什么,非常奇怪。”
人道主義危機加劇
蘇丹政府軍奪取石油重鎮阿卜耶伊后,成千上萬的難民被迫從阿卜耶伊撤離。聯合國新聞發言人江華表示:“大多數居住在阿卜耶伊鎮的居民在周六開始撤離,向南方遷移。現在有武裝組織在阿卜耶伊地區實行洗劫。”江華說,阿卜耶伊鎮人口估計在2萬人左右。
一位醫療救助機構的官員表示,躲避暴力的阿卜耶伊民眾正移到更南邊的地區——從阿高克(Agok)鎮到杜拉雷(Turalei),因為他們害怕受到更多襲擊的傷害。大逃難的孩童要獨自走很遠的路,也要冒著在途中脫水的危險。
除了苦于暴力而被迫遷移的當地居民,在沖突中死傷的士兵數字也控訴著南北不和平的現狀。蘇丹駐肯尼亞大使周二表示,在上周南蘇丹軍隊的襲擊中,有約200名蘇丹士兵死亡或者失蹤。
美國馬薩諸塞州史密斯學院對蘇丹問題有深入研究的里維斯(Eric Reeves)教授表示,也許北方喀土穆政府會利用對阿卜耶伊地區的占領作為抗衡南方政府的杠桿,在其他懸而未決的南北議題上向南方施壓,或者將沖突延伸至其他石油產區。
同時,也有分析人士擔心,南北方對阿卜耶伊地區的爭奪將引發蘇丹新一輪的內戰,并可能對其鄰國,包括肯尼亞、烏干達、埃塞俄比亞,造成破壞性的影響。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22日通過發言人發表聲明,對蘇丹阿卜耶伊地區沖突升級表示強烈譴責,并敦促相關各方立即停止軍事行動,以維護這一地區的和平與安全。
為石油而戰
阿卜耶伊地區地處南北蘇丹之間,該區東部正好是蘇丹最大產油區1/2/4區塊所在。
在南北問題清單里,阿卜耶伊地區的歸屬問題是北南雙方核心而敏感的分歧所在。這片草場肥沃的地區位于北南交界,擁有豐富的地下石油蘊藏,2/3居民為南方的丁卡族居民,1/3居民為阿拉伯米塞里亞族居民。阿卜耶伊地區在蘇丹石油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除了是重要的產油區,蘇丹很重要的一條輸油管道——大尼羅河輸油管,就穿過此處的黑格里格油田直通紅海港口。為爭奪石油利益,北南雙方曾在此地爆發多次沖突。
據埃及《政事報》分析,石油出口是蘇丹經濟的重要支柱,而其境內約80%的石油儲量位于南部地區。隨著7月9日南蘇丹的獨立,北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將大幅削減。如果石油儲量巨大的爭議地區阿卜耶伊在未來的公投中歸屬南方,將使北方政府的財政狀況雪上加霜。因此,這一地區的最終地位劃定,成為北南雙方高度敏感的問題,而這一爭奪將在7月9日后更趨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