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業界關注的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下稱“規劃”),即將揭開面紗。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從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下稱“石化聯合會”)內部獲悉,“規劃”內容已獲得上級主管部門原則性批準,目前正在做最后的修改并定稿,預計將在本月底正式對外公布。
“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石化行業總產值年均增長將保持10%以上,預計到2015年行業總產值將達到15萬億元左右;同時,要形成超過15家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特大型企業,行業實現“由大變強”的轉型。
“完成總產值目標倒問題不大,相反,問題在于石化行業的投資過熱、產能過剩問題。我們故意將增長目標調低了一些,但實際最后的發展很可能遠遠超過10%,需要警惕投資持續過熱帶來的泡沫。”石化聯合會內部參與“規劃”制定的內部人士指出。
爭議超高速
“作為指導石化業下一個五年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十二五規劃’的總量控制和引導最難,在制定中爭議最大,并經過了多次修改。”上述石化聯合會內部參與“規劃”制定的內部人士如是說。
記者獲悉,在初稿中擬定的發展目標是:“十二五”時期,石化行業經濟總量年均增長率要達到13%~15%;預計到2015年,石化工業總產值將達到16萬~18萬億元。這等于是在“十一五”的基礎上翻了一番。
發改委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0年底,中國石化行業總產值為8.88萬億元。
如此高速的發展目標,在征求業內專家意見時遭到了激烈爭論。反對意見認為:中央政府的“十二五”規劃,已將經濟增長目標從8%下調到7%。石化行業也需要放慢速度,調整結構。
最終,降低目標的意見占據了主流。4月25-26日,石化聯合會召開三屆二次理事會,討論通過了《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指南》(下稱《指南》),明確“十二五”石化行業總產值年均增速為10%以上,到2015年行業總產值達到15萬億元。
記者獲悉,上述《指南》目標被基本確定,將于本月最后一個星期五對外公布,只是在部分細節表述上可能會做修改。“規劃”同時還將提出一些硬性的約束指標,如要求“石化行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和CO2排放量要比“十一五”末下降15%,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減少10%和7%”。
“行業經濟總量上,我們不主張速度太快。10%和15萬億的發展目標,可能略為保守。但考慮到‘十二五’時期結構調整需要,行業轉型要邁出實質性步伐,如果太快了就不好引導。” 石化聯合會產業發展部研究處副處長蔡恩明表示。
從目前的情況看,“規劃”很可能是一廂情愿的美好愿望。石化行業在2009年開始探底回升后,2010年就重新開始快速增長,當年增速高達34.1%。其中,化學工業產值達5.23萬億元,已經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
中國石油化工協會發布的《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運行報告》預測,2011年中國石化行業總產值將邁上10萬億臺階,經濟增長保持在兩位數。同時,“將無法避免地面臨來自內外界的雙重壓力,這主要是全面性產能過剩、通脹、節能減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