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南方公投結束后,一個與法國面積相當的新國家若想誕生,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蘇丹南部地區種族林立,安全和穩定常常受到威脅。今年2月初,公投結果是在南部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的斗爭中出爐的。而如今,沖突仍在持續。
在內憂未除的情況下,南蘇丹只剩下3個月的過渡期與北方喀土穆政府協商包括邊界劃分、石油收益分配、公民身份等懸而未決的問題,持續的沖突也為新國家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北方石油工人遭驅逐
南蘇丹軍方周三表示,軍隊與反政府武裝最近一次激烈交火致使至少31人死亡,沖突發生在盛產石油的尤尼提(Unity)州。南部政府聲稱反政府武裝是受到了北方政府的唆使。“尤尼提州有充足的證據證明,這些民兵正受到北方政府的煽動、支持、組織和策劃。”尤尼提州信息部部長對媒體表示。不過巴希爾政府否認了這些指控。
作為“回應”,南蘇丹政府下令驅逐了所有在尤尼提油田工作的北方工人,沖突從南方內部蔓延到了南北之間。據悉,驅逐令下達后,已有130名工人離開了尤尼提州。上述部長說,如果蘇丹總統巴希爾不停止對“南部民兵”所謂的支持,驅逐令就不會取消。
有巴希爾政府高級官員表示,對工人的驅逐是“對和平協議的嚴重侵犯”。
此次南方政府驅逐工人的行動可以視作南北雙方就生活在兩個地區的公民身份尚未達成一致的后患。此外,在僅余3個月的過渡時間里,阿卜耶伊地區的歸屬問題和石油收益分配也將是南北雙方談判的著力點。因為石油不僅是蘇丹經濟的支柱,談判的結果也將影響到外國石油企業的利益和安全。
阿卜耶伊地區在蘇丹石油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除了是重要的產油區,蘇丹很重要的一條輸油管道——大尼羅河輸油管,就穿過此處的黑格里格油田直通紅海港口。為爭奪石油利益,北南雙方曾在此地爆發多次沖突。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查道炯對《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表示,在石油談判的過程中,除了南北雙方自身的驅動,美、歐等國家施加的外部影響力也起著很大的決定作用。
中國油企應規避風險
此次被驅逐的北部工人就在位于南北邊界上的黑格里格油田附近工作。黑格里格油田由大尼羅河石油作業公司運營,中石油擁有其中40%的股份。
蘇丹是我國海外石油開采最早的地方,中國作為蘇丹最早也是最大的石油開采國際合作方,已經建立了集生產、精煉、運輸、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的石油工業產業鏈。海關總署的月度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上半年中國從蘇丹進口663萬噸原油,占全部原油進口的5.6%,蘇丹是中國的第六大原油進口國。
中石油目前在蘇丹擁有1/2/4區塊、3/7區塊、6區塊、15區塊四個上游投資項目,還參與投資建設了喀土穆煉油廠、喀土穆石油化工廠、石化貿易三個下游項目,以及1/2/4區塊、3/7區塊和6區塊的原油外輸管道。中石油若干石油區塊都位于邊界線附近。
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趙宏圖對記者表示,蘇丹的石油勘探和開發常見于南北交界地帶。目前蘇丹南北雙方和南方內部都沖突不斷,局勢尚不明朗,充斥著不確定性。但局勢動蕩必然會對中國及其他國家的石油項目生產和正常運營產生影響,也將不利于南北雙方。
查道炯認為,對于動亂可能帶來的風險,中國石油企業重點應落在“規避”上。例如中石油等企業進行地方作業前,應與業主就動亂可能導致的作業費損失達成支付協議;還可以通過商業途徑為員工夠買保險;另外,共同作業的各國石油公司應樹立風險共同承擔的觀念,并將之落實于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