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國家發改委發布1季度天然氣運行情況稱,雖然1季度國內天然氣產量增長9.2%,但國內需求旺盛導致1季度進口天然氣達6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倍多。針對有媒體披露去年中石油進口中亞天然氣虧損50億元,中石油集團方面表示,確實存在虧損。
需求同比增加
一季度國內累計生產天然氣26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9.2%。其中中石油產量占國內總產量的76.7%,中石化、中海油占比分別為13.5%和9.8%。
發改委的分析報告指出,1季度受到氣溫回升影響,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由高峰逐步回落,但同比仍然保持較高增幅。一、二、三月表觀消費量分別為121、103、109億立方米,同比分別增長24.3%、21.6%和16.2%。
此外,國內需求旺盛導致1季度進口天然氣達6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倍多,其中進口中亞天然氣31億立方米。
中方缺議價能力
昨日有媒體援引中石油內部人士表示,去年中石油中亞進口天然氣為64億立方米,虧損超過50億元。進口1立方米天然氣的虧損額在1元左右,如果不改變天然氣的定價機制,推動天然氣價格改革,有可能會減少天然氣的進口量。
對此,中石油集團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并不知情50億元虧損數據來源。但他表示中亞天然氣是從土庫曼斯坦購買,別的國家的天然氣定價是按照市場價格來的,作為買家中石油并沒有多少議價能力。
目前國內還未建立起天然氣價格聯動機制,天然氣價格仍由國家發改委直接制定,此前業界曾爆出與國際氣價、替代燃料價格掛鉤等多種定價機制模式。去年5月國家發改委宣布將國產陸上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每千立方米上調2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