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條幾十公里的測線上,斷崖就有十幾處。所有設備全靠人拉肩扛才能到達施工位置。 |
![]() |
山下春意盎然,山上冰天雪地。施工圖上的一條測線,就決定了物探隊員必須“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
![]() |
一盤大線25公斤重,背著大線在冰雪和叢林中前行十分困難。 |
![]() |
山勢陡峭再加上雨雪,使地面變得濕滑,隊員小心翼翼,防止布線時滑落山下。 |
![]() |
測線到哪里物探隊員就吃住在哪里,很多情況下只能因陋就簡。 |
![]() |
因為條件所限,有時隊員們只能在車中過夜。 |
![]() |
近百公斤重的鉆機設備,兩個人扛起來爬山過坎,實在很吃力。 |
![]() |
“放炮啦!”放炮是危險工作,每一炮都關系著地震采集的質量,隊員必須全力配合。 |
近年來,中國石油把加快頁巖氣開發作為開發非常規能源的重點,積極實施頁巖氣勘探開發項目,并設立了頁巖氣勘探示范區。
根據中國石油建設頁巖氣產業化示范區的總體規劃,從2009年開始,東方物探公司陸續組織3支地震隊和一支VSP隊,2000多名員工在滇黔北頁巖氣勘察區展開了勘探會戰。
3 月中旬,記者走進正在云貴川烏蒙山區施工的東方物探239-2211頁巖氣勘探聯隊。綿延千里的烏蒙山位于滇東高原北部和貴州高原西北部,猶如一條巨蟒盤踞于云貴高原,有“五嶺烏蒙”和“云貴脊梁”之稱。這里喀斯特地貌發育,群峰聳峙,地勢險峻。就是在這綿延千里的烏蒙山,當年紅軍出奇兵,突破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毛澤東主席“烏蒙磅礴走泥丸”的詩句描寫的就是這里。
3月12日,記者去鉆井組采訪,正好趕上鉆井組搬點。鉆井組的6個人需要把500多公斤的鉆井設備拆開,搬到另一個炮點去。山高、溝深、斷崖多,勘探設備大都需要靠人拉肩扛才能上山。山上沒有路,只有裸露的巖石。兩個鉆工一前一后一步一步艱難地踏在巖石上。早春三月,云貴高原依然春寒料峭。在料峭的春風里,鉆工的汗水順著額頭淌下。
另一個炮點,情況更加困難。鉆井組必須要過一個斷崖。司鉆張澤平讓2個鉆工拿著繩子先爬到斷崖上,再把繩子放下來將鉆機綁上,下面的人把鉆機抬起來,斷崖上的鉆工用繩子往上拉鉆機,這樣幾個人配合著把鉆機抬上去。山崖太陡,如果配合不好,便會出現安全事故。為了步調一致,他們喊起了號子。在空曠的大山里,那“嘿呦嘿呦”號子聲久久回蕩。
張澤平告訴記者,這個斷崖是他們遇到的最小的一個。斷崖最多的是在小草壩無人區,這里最高山峰將近2800米,相對高差達2000米以上。有一個炮點,要過3個斷崖,60米的距離,他們鉆井組6個人用了4天的時間,才把鉆機抬到山上。還有一個炮點,僅繞路就跑了100多公里。
3月15日,一場大雪覆蓋了烏蒙山。記者在現場看到,由于工區山體大、道路少,測線在山中鋪設很不容易。無路可走時,放線工要背著大線翻山越嶺十幾公里。許多地名在地圖上是找不到的,放線班提前兩天就要組織專人找點。而這場雪,無疑加大了上山的難度。放線工背著大線,在泥巴里一步一滑地往大山上爬行。
項目負責人康凱介紹,春節前突發而來的冰凍災害給施工帶來了巨大的困難,3個鉆井組20多人被困在山上,救援組徒步行走2個多小時,才找到受困的鉆井組人員。為了盡早恢復生產,隊上一次次召開生產會,討論應對寒流的措施,并在員工中征集合理化建議。放線班針對土壤凍結,普通的鐵鍬無法埋置檢波器的困難,研制成功了特殊的埋置工具,組成專門挖坑組,提前挖坑,加快了施工效率。為了加強對設備的保護,他們把所有的大線都纏上了尼龍繩,所有的采集站都制作了專用的木匣封閉保護,確保了設備的暢通。
采訪239-2211聯隊,記者不知繞過了多少山梁,也數不清走過了多少村莊。同行的女記者在手機上寫下了這樣一首詩:“深山找氣多艱險,勘探將士意志堅,斷崖密林全無阻,誓將能源來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