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裕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祺翔 王巖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25日訊(記者 李雨思 實習生 李方)如何看待我國光伏產業的產能過剩?山東裕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祺翔昨日做客中國經濟網中經在線訪談時表示,過剩只是數字和理論上的超標,市場實際需求依然很旺盛。>>>>>點擊進入訪談專題
近幾年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勢頭迅猛,2010年全國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將近60萬千瓦,但投資過熱、產能過剩被指為這個行業的痼疾。孫祺翔對此表示,過剩只是數字和理論上的超標,市場實際需求依然很旺盛。“例如多晶硅的產能遠遠不夠組件生產的需求。同時在我們的行業內的電池片是很難采購、不容易采購,有價格高的趨勢。”
他認為,目前國內組件生產商確實存在一些略微的過剩,因為受到行業市場前景驅使,國內外生產商都開設了許多加工廠,但國外市場已經開始進入了第二個階段開始調配電量了,出現了飽和調整,需求量日益地削減。而國內市場還沒有開發的,造成了現在的生產和應用不相匹配。“所以說,多晶硅不夠用了,而電子組件賣不出去,內銷又銷不了,所以就導致了這樣的情況。 ”
為何光伏的國內市場沒有能夠啟動?孫祺翔表示,是因為國內尖端科技沒有很好的提高,原材料無法降低成本,消費群體還無法承受昂貴的組裝價格。另外國家對清潔能源出臺的政策力度仍顯不夠。“無論是從應用上還是從政府的補貼力度上,我覺得有一些雷聲大、雨點小不能落在實處,這兩種情況導致國內的市場遲遲不能開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