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下午,杭州媒體將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市化工研究院院長姚獻平請到了在北京的臨時演播室,就如何加強戰略資源保護這一話題進行暢談。
姚獻平建議,這類資源要由政府來統一掌控管理,提高有效利用率,特別是要緊急阻止戰略資源賣出“白菜價”的行為。
螢石資源的儲量優勢已經急劇下降
姚獻平從螢石資源開始說起。
螢石是“可用盡且不可再生”的資源,屬于國家戰略資源的一種。其主要成份為氟化鈣,是提取氟的重要礦物。
我國的螢石儲量是世界的二分之一,主要分布在內蒙、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省。近二十多年來粗放式的無節制開采和大量低價出口,其儲量優勢迅速下降。
姚獻平介紹,國外一些國家對戰略資源極為重視,深謀遠慮,甚至不惜擴張掠奪來達到控制、儲備的地步。
以美國為例,放著國內石油資源不開發,卻從亞洲、中東等地區大量采購原油,挖山洞儲存起來;再看日本,從海外大批采購鐵礦石,堆積在日本沿海儲存起來。
反觀國內,我國的稀土蘊藏量和產量在世界上都排第一位,是舉世公認的稀土資源大國,由于近二十多年來粗放式的無節制開采和大量低價出口,儲量優勢迅速下降。
“若任由這種現狀持續下去,十年后,中國的螢石將消耗殆盡。”姚獻平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尷尬處境:以“白菜價”出口以“白金價”進口
近年來,中國對螢石出口執行出口配額招標制,螢石出口量有所下降。但另一個問題產生了:中國氫氟酸出口逐年增加,2001氫氟酸出口量只有1.7億噸,2008年增加到13.36萬噸。
氫氟酸是氟化工最重要的基礎原料,也是螢石最主要的下游加工產品。出口氫氟酸,就等于變相出口螢石。
這突出表現了我國螢石開采加工還停留在粗加工階段,由螢石第一代加工產品形成的氟化學工業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另外一個尷尬的處境是,目前中國氟產品銷售額只占世界總銷售額的3%,產能占世界總產能的4%,消費量占世界總消費量的5%,不少由螢石加工的第一代產品HF制品還主要依賴進口。
僅以浙江省為例,氟產品中,無水氟化氫、F22、無機氟鹽等初級產品占主要地位,出口也以這些產品為主。螢石第一代產品氫氟酸的出口價為840美元/噸左右,而由氫氟酸制成的紡織品整理劑后,進口價是120美元/公斤,足足高出140倍!
產品附加值低,產品結構不合理,使國家寶貴的戰略資源以“白菜價”出口,以“白金價”進口其加工產品。
聰明利用稀缺資源新材料將大有可為
姚獻平建議,要加快建立政府管理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資源優化配置新機制,進一步限制螢石出口,同時加速削減螢石出口配額,包括對無水氟化氫和工業用有水氫氟酸等初級產品的出口也實行配額制。這樣一來,就把資源掌控在國家的手里。
對螢石資源進行保護,這并不是說放著不動。姚獻平建議,要“聰明地”利用資源:依靠科技創新,擴大初級產品的生產規模,提升產品檔次。
新材料是所有產業的基礎和先導,它在技術上的突破,往往會引起一些劃時代的產業革命。新材料行業被確定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國家將對其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
姚獻平預計,從長期看,高質化、精細化是整個化工行業的發展方向,而氟化工的精細化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重點發展氟精細產品的企業未來將獲得更大的發展。
他建議企業要注重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和吸收,大幅度地提高氟化工產業的技術水平,提高產品質量,努力向高純度、電子級方向發展,提升產品檔次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