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層氣:中海油的側面進攻
2011年1月5日,全國煤礦瓦斯防治部際協調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指出,要推動煤層氣產業化發展,研究解決煤層氣開發的體制機制問題。1月6日,全國能源工作會議透露,2015年全國煤層氣產量將達到200億立方米。
之前,在2010年12月3日,發改委、商務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通知,新增中石油、中石化、河南省煤層氣開發利用有限公司3家公司獲得煤層氣對外合作專營權。加上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聯),共有4家企業擁有煤層氣對外合作專營權。
三大石油企業之一的中海油雖未列新增企業名單,但這并不影響它涉足煤層氣領域。記者從知情人處獲悉,在中石油、中石化雙雙獲得煤層氣對外合作經營權并高調進軍煤層氣市場的同時,中海油另辟蹊徑,以12.03億元收購中聯50%股權的方式進入煤層氣領域,將一次性拿到約500億立方米探明儲量的煤層氣。
另辟蹊徑
中海油對煤層氣領域的投入,也非一時興起。
作為中國最大的海上油氣生產商,中海油的戰場主要是在海上及國外。中海油一直想“登陸”內陸市場。但是中石油、中石化幾乎已將陸上油氣資源瓜分殆盡。在沒有獲得煤層氣對外合作專營權,又沒有陸上油氣資源的情況下,中海油即使資金雄厚,也很難在煤層氣上施展拳腳。
鑒于此,中海油選擇以入股中聯的方式進軍煤層氣領域就不難理解了。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在接受《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采訪時指出,作為早先中國唯一的煤層氣開發企業,雖然中聯沒有將我國的煤層氣產業帶入大規模商業化,但是它在煤層氣資源上具有先發優勢。目前,中聯有27個煤層氣區塊,總面積2.0151萬平方公里,其中對外合作區塊14個,總面積達1.5915萬平方公里。
“中海油需要借助中聯的技術和資源優勢[2831.92 1.63%]開發煤層氣。”中國石油[11.79 1.20%]大學石油工程學院李相方教授對本刊記者表示,中海油入股中聯,更多的意義是以盈利為目的的資本運作,“相比于擁有百萬人以上的中石油、中石化,僅有幾萬人的中海油只能改變運作方式,借助外力。中海油不能與兩油企拼隊伍,它需要有選擇地發展。”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能源行業分析師宋亮對記者表達了類似的觀點。“進軍煤層氣產業,是中海油實現‘登陸計劃’的機會。”宋亮說,“現在,新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很好,在‘十二五’規劃中也明確了這一點。所以中海油要想方設法搭上這班車,進軍新能源領域。”
中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面臨融資難題,耽誤了企業的發展良機。現在,中聯要快速發展,就需要借助一個有豐厚資金和技術實力的合作伙伴。在我國的能源企業中,除了中石油、中石化之外,中海油財力雄厚,擅長對外合作,經營理念先進,是其最佳選擇。“中海油和中聯雙方都有利可圖,一拍即合。”宋亮表示。
事實上,中海油在煤層氣上也下了不少功夫。2010年10月11日,中海油宣布,其全資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17.82 1.25%]國際有限公司收購美國切薩皮克能源公司的鷹灘頁巖油氣項目33.3%的權益。該項目區塊位于得克薩斯南部,凈面積約達2428平方公里。“中海油在美國參股頁巖油氣項目的目的就是要將技術和商業模式移回中國。”宋亮認為,在石油開發領域,內陸市場大多數已被中石油、中石化占領,只有在“氣”上,中海油還有機會。
除了美國的頁巖油氣項目,早在2010年3月,中石油就分別與英國天然氣集團、澳大利亞簽署了液化天然氣購銷和柯蒂斯液化天然氣項目的有關協議。
中海油不僅在國外市場攻城略地,在國內市場也早有準備。2010年9月,中海油與擁有全國三分之一煤層氣儲量的山西省政府簽訂了煤基清潔能源合作框架協議,全面推進煤制天然氣、煤層氣等業務。這似乎也暗合了中海油入股中聯、進軍煤層氣產業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