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萬億投資
《財經國家周刊》:企業盈利的高速增長,需要有高投入的支撐,海洋石油開發尤其如此。“十二五”期間,中海油規劃的投資有多少?資金從哪里來?
傅成玉:根據公司確定的規劃,“十二五”期間總的投資額在八千億到一萬億元左右,絕大部分都會投在海上油氣開發。
當然還有“走出去”海外并購以及發展中下游業務等,但投資的主線是開發海洋能源。
中海油成立近30年,年產量達到5千萬噸所需的資金主要是靠資本市場,再加上我們的自有資金。
中海油在資本市場上的評級與財政部是一個級別,這樣我們融資時的成本就比較低。因為公司發展好,給股東提供了高回報,所以融資比較容易,投資者不害怕。
回報從幾個方面看,一是分紅,一是股價。最簡單的從股市看,中海油在香港上市時股價是1.5港元,現在是18.5港元。
《財經國家周刊》:在傳統的油氣業務之外,中海油在液化天然氣(LNG)和煤層氣等前景看好的能源上近年來動作不斷。在這些領域,中海油下一步有哪些具體的投資規劃?
傅成玉:你說到的這兩種能源都是和當今世界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革命緊緊聯系在一起的。
全球在進行能源結構調整,就是往清潔和綠色能源轉型。LNG比天然氣還干凈。它在冷凍負160°時體積縮小600倍,在這個過程中其中的二氧化碳、硫等有害元素就過濾掉了。同時熱效率更高,更安全,不爆炸。
天然氣在石油最貴時還便宜20%,是非常好的資源。我們現在已經簽訂的固定長期合同是一年1600萬噸,到“十二五”將達到每年3000萬噸。簡單的乘以一點三,就相當于石油的熱當量,接近4000萬噸石油,但是比石油便宜,熱值還高,還清潔。
現在LNG市場比較便宜,主要是由美國的頁巖氣開采出來,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時機。煤層氣也是這樣。保守估計“十二五”期間是3000萬噸一年的固定長期合同。合同期是25年左右,相當于把十幾億噸石油存在國外。
插排:
“中海油的發展模式,國際上誰都沒有。單個業務拿出去,跟哪一個外國石油公司比我們都不是最強的;但加在一起,誰也比不過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