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多手應對
業內有一種形象的說法:企業收購海外資產,就像人吃食物。為避免食物中毒,吃之前,就必須對食物和自己的身體有充分的了解。只有真的很了解,才能把握住吃與不吃這個度。
因此,企業對收購資產的管控能力非常重要。如企業把握不了勘探、開采、煉油等整體產業鏈,或者是在銷售市場上沒有做好前期評估、后期協調,就很難使企業之間的優勢互補,也就不能說是成功的資源擴張。
2011年里,石油企業們如何確保每一項資產并購成功,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需要我們從并購戰略層面到并購戰術層面,從具體操作技術層面到策略層面系統準備,積極應對。
戰略上,業內研究專家建議:“并購企業首先應具有長期戰略眼光。慎重考慮你是否需要進行并購,確定你的企業在并購后是否能夠實現內部增長。其次,確定并購時機是否現實。謹慎制定協同效應預測,盡量做到具有前瞻性。”
而戰術上,海外并購需要有多重考慮。一是企業管理者,一是企業的發展戰略。除此之外,還看收購價格、經營現金流能不能支撐利息,將來能不能還款等。在技術測算通過之后,還要看管理能力和整個行業發展大的戰略和方向。
策略上,德勤中國并購服務主管合伙人謝其龍認為:“中國企業在并購海外資產時應為任何結果做好準備,并采取靈活、實用的策略。并購成功的關鍵通常在于與并購對手之間的交流。在談判時要采取靈活的技巧,并努力做到考慮對方的觀點,以實現雙贏的局面;要牢記并購投資的初衷,資金并不代表一切,而具備并購的常識才至關重要。”
中海油能源研究院一位專家還建議:“中國石油企業在海外投資方式上合理運用戰略性投資和財務投資;在目標區域上開始進入一些以往投資相對冷僻的地區,降低了投資的區位集中度;在資源類型上除傳統油氣外,也進入煤層氣、油砂等非常規項目;在合作模式上,除購買上游資源外,也大力獲取石油開采服務合同以賺取勞務費。”
要下好海外并購這盤大棋,中國政府和企業必須通盤考慮,周全謀劃。一方面與美國等石油消費國之間加強能源合作,尋找更多的利益共同點,共同管理各自的能源需求,合作發展節能技術和新能源。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強與資源國的合作關系。在石油這樣一個不可再生、非完全商業性質的資源領域里實施“走出去”戰略,商業、政治、外交、經濟等全方位的合作尤其重要。
事實上,我國古代兵法中有“上兵伐謀”的傳統智慧,今天仍然值得吸取。
資產交割的完成不等于并購交易的結束,后續的有效整合重組才是對并購方的真正考驗。相對于普通的國內并購交易,海外并購資產的整合難度更大。企業文化、管理方式、用人理念等方面的差異,對國際化經驗并不豐富的中國石油企業將是巨大考驗。
因整合不成功而造成海外并購虧損的案例比比皆是,首鋼總公司、上汽集團、TCL、聯想等已經進行海外并購的企業都因整合問題而遭遇巨大麻煩。
并購后公司的軟實力是否匹配也成為影響并購成功的一個因素。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石油企業們的經濟硬實力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但軟實力還不匹配。
中國石油企業“走出去”的時間不長,積累的國際化運營經驗也不多。中國油氣企業缺少國際化運營的經驗,對行業判斷、談判團隊、海外人才的儲備、收購時機,對當地法律法規、工會、文化的認識不夠充分。
中國企業自身的準備,包括人才儲備、發展戰略的思考、公司本身管理機制和體制上的準備,都是在并購之前需要深思熟慮的。
更關鍵的一點是:中國的投資者到底能不能管好資產,能不能帶來資產增值,國外在這方面一直有疑問,這涉及中國企業的形象、管理能力,與當地政府、百姓、工會的溝通問題等等,都是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