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全球部分地區供應不斷增長(美國的庫存量達到5.323億桶),OPEC很難憑一己之力改變目前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美國油企則受到
油價復蘇的激勵增產,侵蝕傳統產油國的市場份額。上周
國際油價持續下跌,美原油單周跌幅逾6%,錄得六周來最大單周跌幅,再次失守50美元整數關口,收報于49.63美元/桶。
市場對主要產油國減產行動的效果產生疑慮。湯森路透Eikon數據顯示,4月海運原油數量達到4800萬桶/日的紀錄高位,自去年12月以來增長5.8%。
此外,據匯通網觀察,美國原油產量創2015年8月以來最高水平,至925萬桶/日,較2016年6月已經增加了近85萬桶/日,且產量似乎將繼續增加至960萬桶/日,因
貝克休斯北京時間周六凌晨公布數據顯示,美國原油鉆機總數增加了5口,為連續第14周錄得增加,至688口,為2015年5月以來新高,較2015年年底已經增加超過1倍。
巴克萊能源大宗商品研究主管Michael Cohen表示,對多頭不利的數據持續向原油市場施壓,多頭目前已經沒有多少堅持的理由。
市場顯然期待著OPEC等主要產油國能夠延長減產期限,并擴大減產規模,雖然沙特等OPEC國家有意延長減產期限,但目前俄羅斯的態度仍令市場擔憂。
據匯通網觀察,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拒絕回答俄羅斯是否會參與延長減產協議,稱全球庫存正在下降。諾瓦克的表態給延長減產協議蒙上一層陰影。
北歐SEB銀行首席商品分析師Bjarne Schieldrop預計OPEC不會延長減產協議,因美國頁巖油增產會令產油國在延長減產協議方面各懷鬼胎。
市場預期,如果OPEC和俄羅斯在5月會議上僅延長減產期限,而不擴大減產規模,隨著下半年美國原油產量逐漸釋放,油價將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如果OPEC和俄羅斯擴大減產規模,短期內油價將再度提振,但美國也會趁勢增產,繼續搶占OPEC和俄羅斯的份額,這將限制油價漲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