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7年以來,紐約
原油期貨價格基本在每桶52美元至54美元上下波動,
布倫特油價在每桶55美元至56美元上下波動。“
國際油價緩慢夯實基礎,國際油價寒冬期或已遠去。”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研究所副所長陳蕊分析認為。
2014年下半年以來,全球市場原油供應過剩一直是國際油價低位徘徊的關鍵因素,國際油價一度跌破30美元大關。如今,
歐佩克與俄羅斯等產油國的減產動作令國際油市供大于求的矛盾逐步緩解,國際油氣市場的基本面逐漸轉好。國際油價價格中樞正逐步上移。
IEA、EIA和高盛集團等多家研究機構對2017年國際油價走勢持樂觀態度。據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預測,2017年油價將迎來實質性回升,布倫特年均價為每桶53美元到58美元,較2016年將上漲10美元左右。這主要基于對2017年原油市場供應趨緊的預期。受歐佩克和非歐佩克聯合減產協議預計執行效果好于以往、近3年
勘探開發投資大幅下降、近兩年低油價對高成本產量的擠出,以及常規石油生產需要一定反應期等因素影響,國際石油產量增加相對有限。據估算,2017年全球石油日供應量將減少20萬桶,市場供需趨于平衡將推動國際油價回暖。
“雖然2017年總體趨勢向好,但從點價來看,全年油價不排除小幅快速震蕩可能,運行區間或在每桶40美元到65美元間。”陳蕊認為,歐佩克成員國試圖削減石油產量、不斷走高的國際油價可能刺激美元原油供應回流、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后的政策變化等綜合因素,都會對國際地緣政治和國際石油市場供需產生影響,導致國際油價階段性波動,不排除波動幅度較大的可能。
對于我國石油工業來說,國際油價回暖無疑是利好消息。《2016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一書中提到,2017年我國國內原油產量或將緩慢回升,原油加工量增加,
成品油凈出口或將進一步擴大。這對于維護我國石油工業上游基礎將會產生較大支撐,國內石油公司嚴峻的低油價形勢將會得到緩解,收入和利潤將會有所增加。
“油價寒冬雖已遠去,但高油價時代不會很快到來。”多名行業內專家提醒,石油公司不能因短暫的油價回升放松警惕,堅持走低成本發展路線,突出質量效益、壓縮投資、持續創新和降本增效事關企業長遠發展。如何提升對國內外油氣市場變動及國際油價變動研判的準確性,避免階段性油價波動帶來的跌價損失,同樣是石油公司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