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近日宣布,從中國進口的石油鉆探管對美國國內的鉆探管生產商構成了實質性威脅。這一結論將使得美國商務部得以向這部分鉆探管同時征收反補貼和反傾銷稅。
這是美國首次針對中國石油鉆具實施反傾銷。國內專家稱,美國這一行動將使國內相關企業面臨困境。
2011年1月4日,美國商務部裁定,將對從中國進口的部分鉆探管征收反補貼和反傾銷稅。為此,美國將對從中國進口的鉆探管征收18.18%的反補貼稅。此外,美國商務部還將對被傾銷的或以低于合理價值出售的鉆探管征收最高達到69.32%的反傾銷稅。
寶雞石油鋼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寶雞鋼管”)是隸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下稱“中石油”) 的著名石油管材生產商。該公司總工程師馮耀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中國石油專用管的產能嚴重過剩,造成大量管材廉價出口,因此招致美國的反傾銷制裁。該公司某權威專家同時稱,美國此前曾多次針對中國的石油專用管進行反傾銷,但專門針對石油鉆具的反傾銷尚屬首次。
馮耀榮認為,上述“鉆探管”應為國內石油鉆具的統稱,包括鉆頭、鉆桿和鉆鋌等部件。美國針對中國出口的輸油管和鉆井套管早已經進行多次反傾銷,而此次又將處于核心位置的石油鉆具列上了“黑名單”。
中國陸上油田的鉆探技術一直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從而大大帶動了相關鉆機、鉆具等的生產。據了解,很多國產鉆機也遠銷海外。但由于包括體制在內的諸多復雜原因,中國的石油專用管生產企業數量很多、產量嚴重過剩,卻不具備類似鉆機的較強技術競爭力,因此只能采取廉價進入國外市場的方式。
據統計,僅生產石油鉆具(大致相當于“鉆探管”)的企業目前就有87家左右,其中主要企業有50家。中國每年生產石油鉆具50多萬噸,而國內目前的需求量僅有不到10萬噸。因此,產能嚴重過剩,導致大量廉價的鉆具出口美國、加拿大和俄羅斯等國家,其中出口美國的市場份額最大。
天津某管材生產廠辦公室人士在接受本報采訪時對美國此次反傾銷行為極為關注。該人士透露,南方的民營制管廠抗壓能力弱于國有工廠,卻還熱衷于盲目上馬,導致有些工廠剛剛建成就被迫停工。“兩年前金融危機時,有的工廠一根管子都沒生產,就關門了,現在這種情況馬上會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