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記者在中石油山東輸油有限公司生產日報上看到:截至當日,日照至東明原油管道今年已輸送原油315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21萬噸。
日東管道是中國石油與山東東明石化集團有限公司合資共建的輸油管道,年設計輸量1000萬噸。2012年11月投產后,受油源、碼頭吞吐量等因素影響,管道年輸量不足設計輸量的1/3。
近兩年,在國際原油價格走低的大環境下,中石油山東輸油有限公司卻呈異軍突起之勢,由2013年虧損7807萬元,到2015年實現利潤4612萬元。“增輸增效是企地共同努力的結果。”公司總經理任增珺分析認為。
日東管道是國內首條大口徑、長距離、常溫密閉在線摻混輸送管道,通過向低黏度的中東原油中摻入高黏度委內瑞拉稠油,利用靜態摻混器進行在線摻混,降低委內瑞拉稠油的黏度,實施稠油管道輸送。
在常溫輸送狀態下,摻混油品的黏度變化對于管道運行具有重要影響。同時,接收海上來油存在的不穩定性,迫使管道處于間歇輸送的運行模式。長時間停輸帶來的管道內混油分層問題,會在再啟動時給管道運行增加事故風險。山東輸油公司積極研究探索,優化工藝運行,實行全線多重化驗,并和東明石化建立油品采購信息交流機制,及時掌握原油品質、采購計劃及油輪到港卸貨信息,保障了管道摻混輸油平穩運行。
環境影響評價和安全預評價是工程建設的重要條件。為了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實現多輸送原油,山東輸油公司在配合項目部加快工程驗收審批進度、縮短驗收周期的同時,和東明石化一起,多次與日照海關、港務局、山東省安監局、山東省環保廳等單位協調,闡釋日東管道適應性改造工程情況,爭取幫助與支持。
在日東管道油品輸送鏈條中,山東輸油公司需要與日照港務局、東明石化集團、山東儲運公司、中國石化嵐山油庫、海關、商檢公司等多家單位協作。這些單位與山東輸油公司積極配合,商定了摻混原則框架和細則。相關方簽署《混輸作業管理協議》,劃分操作及管理界面,逐一解決了首站庫容小、周轉量大、來油不定期等難題,克服了天氣、潮汐、碼頭泊位、油品接卸、首末站庫存、海關、商檢作業程序等對輸油計劃的影響,優化諸多業務,爭取油品輸送量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