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形成10處大型資源基地
汪民15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地質調查工作會議上提出,“十二五”期間(2011年到2015年),中國將基本完成重點成礦區帶遠景礦產遠景調查,累計形成10處以上大型資源基地。
汪民說,“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在油氣煤等傳統能源調查評價基礎上,繼續加大新能源以及非常規能源的調查勘探。在西北地區、松遼盆地及外圍、南方海相盆地、青藏高原、南黃海及南海北部陸坡深水區開展油氣基礎地質調查和戰略選區。開展西部和南方缺煤省區煤炭資源調查評價。開展陜北等地區油田資料復查、油田勘探過程中油鉀兼探。同時,國家將進一步開展頁巖氣、煤層氣、油頁巖等非常規油氣調查評價。兼顧南方花崗巖型和火山巖型,開展北方可地浸砂巖型鈾礦調查。加強天然氣水合物、鹽湖鋰、地熱能等新能源調查。
對于“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在油氣煤等傳統能源調查評價基礎上,繼續加大新能源以及非常規能源的調查勘探,一位權威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盡管已在青藏高原凍土區開展了凍土、區域地質、油氣資源等相關調查研究,但因地理條件限制,工作程度較低,且多集中在青藏鐵路沿線,對凍土區腹地鮮有涉及。例如,目前天然氣水合物的工作集中在成礦條件研究,調查工作相對較少。‘十二五’期間加強新能源以及非常規能源的調查勘探,是為了準確評價我國新能源以及非常規能源的儲量分布,這對國家發展新能源產業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