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與糧食搶耕地
在中國,在全國耕地有限的情況下,種植生物燃料將有可能侵占寶貴的糧食生產用地。
對此,有一種觀點認為,藻類是生物燃料的最佳選擇。例如漢莎航空機隊中的所有飛機一年能消耗2500萬噸石油燃料,若使用棕櫚油作為生物燃料,需要德國、瑞士和奧地利三個國家的全部土地種植,才能滿足巨大的燃料消耗。若選擇藻類作為生物燃料來源,根據預計,漢莎航空所需的藻類燃料,只需1/2的柏林城市面積就能滿足需求。
不過,不一定非用土地才能完成種植,水甚至二氧化碳加上廢水、自然光,都是藻類的生產原料。可以根據具體需求設計生產模式,例如可用游泳池、生物燃料反應堆、反應池等。藻類不供食用,因此不會消耗土地和糧食,僅作為生物燃料的來源,也不會和糧食生產競爭土地使用。
目前,美國和加拿大正在此方面進行認真扎實的努力。加拿大“海洋營養”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生產“歐米伽3”脂肪酸添加劑的公司,該公司的科學家篩選了數百種海洋微生物植物后,發現了出油率特別高的“超級海藻”。據專家稱,該“超級海藻”單細胞的出油率是其他海藻單細胞出油率的60倍。目前,“海洋營養”公司已經掌握了這種海藻的人工培植技術以及低溫儲藏方法。
此外,波音公司正和中國國家發改委、民航局和林業部等相關政府部門協商,到2020年將7500萬畝中國的荒地用于種植麻風樹,其中僅四川省就將有3000萬畝荒地成為麻風樹種植基地。如能完成種植目標,屆時產自中國的原材料所生產的生物燃料可取代全球航空運輸業現有40%的石化燃料。
按照有關部門的預測,只要航空業燃料中的1%采用生物燃料,便可以維持生物燃料市場。生物燃料產業可以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機會與經濟利益,發展生物燃料產業,在無法種植糧食作物的土地種植第二代生物燃料作物。但目前的問題是,除了技術可靠性,生物燃料成本非常高昂,通常是傳統航空燃料的4倍以上。這將是阻礙生物燃料商業化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