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資源充裕 “油荒”可否會再現
石油輸出國組織1月17日在維也納發表的月度報告認為,由于世界經濟持續復蘇,特別是新興工業地區需求迅速增長,2011年世界原油需求平均每天將達8732萬桶。這一預測比去年12月份的估計上調了21萬桶。報告認為,2011年中國原油需求將增長5.11%,達到日均928萬桶。
在原油需求不斷增長的同時,我國原油加工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在2010年、2011年的兩年內,我國石油央企已經新擴建或即將新擴建原油加工能力3600萬噸。其中,已新建或計劃新建中石油欽州煉廠、中石油成都兩個千萬噸的煉廠,并在東北已擴充了吉林、遼陽等煉廠。
東方油氣網的研究報告顯示,資源充裕將是2011年汽柴油市場的基本形式。2011年,僅三大石油央企就擁有4.72億噸的原油加工能力。按85%的中度加工負荷測算,汽柴油產量將達到2.4億噸。屆時,汽柴油供求之間將盈余汽柴油產量2500萬噸左右。
但是資源充裕并不意味著“油荒”不會發生,在2010年第四季度期間發生的供求失衡并不是產能不足所引起的。2010年上半年,汽柴油市場資源也很充裕,但隨著國際油價持續低位,石油企業為了避免下調油價形成庫存赤字虧損而采取了降庫來“避險”,結果導致在需求突發性增大后,市場來不及調整,供求緊平衡狀態在一夜間被打破了。
東方油氣網首席分析師鐘健認為,只有資源供應量與價格機制的有效配合,才能確保油價合理到位,才能確保資源的有效供應。而做到這一點,還需要發揮政府“調控的手”的作用,一方面,及時對供求狀況做出監測與評估,另一方面,還應確立在不同失衡度狀態下對應的供求關系調控方式,才有可能避免石油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過度反應”,以及避免在石油企業產能已經十分充足的條件下再現“油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