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就在距離馬六甲海岸僅幾公里的裝載力44萬噸的TI歐洲號超級油輪上,曾裝載著運往中國的約300萬桶的原油。它被中國國有的原油公司以每天估計為4萬美元的價格租來儲存原油,直到船上原油被一些較小貨船轉運到中國為止。
據了解,目前中國石油戰略儲備相當于約30天進口量,而相關部門希望到2020年將這一水平提高至100天。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的《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4年底中國國家戰略
石油儲備能力達1.41億桶,中國商業石油儲備能力達3.07億桶。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石油戰略儲備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發展
原油期貨市場,為戰略石油儲備和企業商業庫存輪換提供套期保值工具,對沖價格風險變得更加緊迫。
大抄底能否成“救世主”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中國抄底原油的判斷和時機選擇是正確的。多家金融機構認為,
油價將在未來一年內上漲。
首先看漲原油的是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其大宗商品研究主管Paul Horsnell周一在報告中表示,如果全球供應過剩的局面得以清除,美國產量急劇下降,那么
布倫特原油價格可能在2016年突破渣打預計的每桶75美元的目標。
該機構對
國際油價周一大跌逾5%不以為然。報告認為,原油價格已經過了當前周期的最低點,而市場也越來越普遍地認為原油市場勢將重獲供需平衡。目前的關鍵議題是時機,以及油價朝著更加持續的中期均衡水平回升的速度。
第二個多頭是瑞銀集團(UBS)。該機構周一發布的報告認為,未來6-12個月布倫特原油有望漲至每桶72美元,紐約原油有望回升至每桶67美元;“原油市場依然處于供應過剩的局面,因此油價短期內或出現回落,然而有理由相信,一年后的原油市場將重歸均衡。”該機構認為,此次油價的反彈走勢比之前的更顯堅實:首先,中國和印度市場8月原油需求均同比實現約7%的漲幅,為油價提供了部分支撐。原油需求的主要支撐因素是汽油消耗增加,總體來看,全球原油需求有望于年內實現每日170萬桶的增幅,為5年來最快增速。
其次,美國石油活躍鉆井數的連續減少或表明非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產油國產量正在逐步下降,瑞銀分析師預測非OPEC產油國原油產量2016年日均降幅可達20萬桶。
此外,俄美雙方在敘利亞問題的分歧加大或導致當地局勢日益復雜,地緣政治風險溢價陡增為油價提供了支撐。“俄羅斯的軍事介入將逼迫沙特減產,最終會推高國際油價。”
不過,瑞銀分析師同時指出,投資者需要清晰地認識到目前的原油市場依然處于供應過剩的局面,因此油價在未來3月內的反彈空間仍將受限。然而,隨著油市逐漸均衡,油價在未來的6至12個月內將實現穩步上漲。
第三個看好原油的是花旗集團(Citigroup)。盡管該機構堅稱“大宗商品在一代人期間最嚴重的下跌還沒有結束”:大宗商品的跌勢尚未完結,但唯獨認為原油將在明年迎來轉折點開始上漲。因美國頁巖油市場今年削減了30.0%的成本,還將進一步削減15.0%-20.0%。
其實,期貨市場上不少大型機構已悄悄地建倉買入。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6日當周,管理基金增持美國原油期貨期權凈多頭倉位。在此期間,紐約和倫敦兩個原油期貨市場上的凈多倉總計增加19,298手至167,072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