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上市暫無計劃
目前,中海油已經擁有中海油有限公司(00883.HK)、中海石油化學(03983.HK)、海油工程(600583.SH)、中海油服(601808.SH),以及山東海化(000822.SZ)五家上市公司。
近些年來,關于中海油總公司將整體上市的傳言一直沒有平息,但傅成玉此次明確表示:“中海油對于整體上市并沒有具體的計劃。”
外界對于中海油整體上市的猜測其實不難理解。即使在中海油內部,也不乏希望總公司整體上市的聲音。
可以設想的是,如果中海油此時選擇整體上市,那將是如何一個龐然大物。
在昨天的一次工作會議上,中海油管理層大致算了一筆賬:幾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再加上非上市公司的賬面價值,總價值超過了9800億元。
傅成玉說,“這超過了絕大部分(中海油)過去仰望的石油企業,那時覺得500億美元市值的企業就已經高不可攀了。但現在中海油的綜合競爭優勢在世界上都很難找到第二家。單項業務也許不及跨國公司,但整體優勢使得公司無懼競爭。”
這與不少跨國石油公司的情形頗為不同。
“現在的油公司和房地產開發商類似??拿到土地后,設計、施工等工作都找人來完成。”傅成玉說,“是選擇某個環節,還是打造整個產業鏈?我們選擇了整個產業鏈。”
但這種整體優勢使得中海油的經營活動更具有效率。
本報了解到,同樣開發一個海上油田,中海油用時比國際同行節省1到2年,實現了集團價值最大化,以及國家、股東和企業的三贏。
但在踏入資本市場之初,中海油選擇的就是分拆上市。這一選擇曾經遭到很多投資者的質疑,但最后卻為他們所認可。
在傅成玉看來,如果中海油一開始就整體上市,那么上市公司將以主業??油公司為主,海洋工程、油田服務等業務的專業價值也就無法得到體現,這對整個集團資產的保值增值沒有好處。
同時,中海油在資本市場上也將受到單一融資渠道的局限。很難想象,如果沒有自己的融資渠道,包括海洋工程和油服在內的各業務板塊是否能和現在一樣快速發展。
傅成玉指出,現在如果回頭再將中海油總公司整體上市,那么就只能以控股公司的形式來進行。
“但控股公司的發展模式還要考慮,需要考慮到投資者長期回報的保障問題。”傅成玉說,“一旦總公司整體上市,控股公司主要以上市公司分紅和投資實業再發展來盈利。但為了避免同業競爭的情形出現,不能再投資于已有上市公司現有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