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高端能源裝備的基石
和深水化齊頭并進的則是能源裝備的智能化。在國務院此前發布的《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高端裝備制造業被列為戰略新興產業之一,而海洋工程裝備和智能裝備作為高端裝備制造的兩大細分領域同時被寫入文件。
“‘十二五’期間,全國要建成31個千萬噸級煉廠,30個百萬噸級乙烯裝置。這些項目除了采用過去的一些專用設備和石化設備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實現智能化。”趙志明表示,發達國家早已實現了煉化裝置的智能化,而中國在這方面才起步。
據他介紹,所謂智能化就是實現設備的智能控制,例如,一座煉廠幾百臺設備中任何一臺設備的壓力、溫度等參數發生變化,都能很快通過傳感器輸送到自動化的控制系統,不僅顯示結果,而且會自動調整,由此達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
此外,趙志明透露,“十二五”期間在鉆井設備領域將要實現“連續管鉆井”的國產化突破,其中也涉及智能設備。“目前,這種連續管的制造已經沒問題了,關鍵是管子中還要加入智能化的組件,不僅可以遠程控制,而且可以自動導向,哪里有油就向哪里鉆井。”
未來,智能裝備的重要性還體現在成為其他高端制造業快速發展的基石,為航空裝備、衛星、軌道交通設備、海洋工程等高精尖領域提供智能控制系統、自動化生產線、機器人(68.000,-0.20,-0.29%)等高科技生產控制設備,促進整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
據工信部統計,2009年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銷售產值達3000億元以上。按照初步設想,智能制造裝備的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銷售收入達到1萬億元,國民經濟重點產業所需高端智能裝備及基礎制造裝備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