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經國家周刊》 作者:王康鵬 2011-01-06 12:34:28 | 字號:大 中 小
煤層氣領域的政策破冰,
中石油中石化等巨頭展開了煤層氣的逐鹿之旅
隨著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巨頭獲得煤層氣“牌照”,煤層氣行業的春秋戰國即將來臨。
2010年12月中旬,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國務院已正式批準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下稱“綜改區”),山西獲得資源改革轉型“先行先試”權。作為“綜改區”重要改革內容之一,煤層氣開采“氣隨煤走、兩權合一”的方案有望獲批。
此前,商務部、發改委等四部委聯合發文,新增中國石油(601857,股吧)天然氣集團公司(下稱“中石油”)、中國
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下稱“中石化”)、河南省煤層氣開發利用有限公司,獲得煤層氣對外合作專營權,打破了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聯煤”)的獨家壟斷。
礦權、氣權之爭和對外合作專營權的壟斷,多年來被視為困擾煤層氣產業發展的兩大頑疾。
“政府的政策思路在變,從有害氣體治理轉到煤層氣產業的發展,煤層氣發展的前景非常大。
十二五規劃產能目標達到每年200億立方米,比
十一五翻了一番。”山西能源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亮表示。
良好預期之下,油企與煤企、央企與地方企業、企業與政府之間,爭相上演著合縱連橫大戲。
山西“新大慶”
煤層氣俗稱瓦斯,是
煤炭的一種伴生礦資源,主要成分為甲烷。當礦井下空氣中瓦斯濃度達到5%~16%時,遇明火就會爆炸,這是煤礦事故的重要根源。為此,煤層氣亦被稱為“煤礦第一殺手”。
過去數年間,煤層氣僅被視為煤礦的有害氣體來治理,而不是一種有價值的資源,在眾多礦區被“點天燈”燒掉。中國每年為采煤排放的煤層氣約200億立方米,若用來發電可發出600億度電能,相當于三峽
水電站一年的發電量。
隨著利用價值的逐步顯現,各地煤礦猛然看清了被棄如敝屣的煤層氣寶藏。但是,由于國家對煤層氣開發實行一級管理,國土資源部直接負責礦權登記和發證,而煤炭礦權則按礦井規模分別由省、部兩級國土部門登記發證。
采煤、采氣主體的分離,煤炭、煤層氣的血肉不分,造就了采煤企業與采氣企業糾紛不斷。這在山西尤為典型。
在山西,中石油、中聯煤登記了2.8萬平方公里左右的煤層氣礦權,約占全省含煤面積的60%以上。沒有采氣權的山西本地煤企,則以治理瓦斯為名在礦區內抽采煤層氣,雙方的矛盾一度到了爆發流血沖突的邊緣。
山西晉城無煙煤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晉煤集團”)和中聯煤的施工隊伍曾經多次持械對峙,雙方多次上書、訴至地方法院,都未能有效解決。
獲批“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讓山西看到了尋求上級政策支持的絕好時機。在上報的綜改區方案第一項內容中,山西即請求中央繼續支持山西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包括財政返還、煤層氣開采、舊有煤礦用地審批權等方面的政策優惠。
對此,山西省煤層氣行業協會一位高層人士向《財經國家周刊》證實:雖然綜改區已經獲批,但先試先行權的具體落實還沒定論。“煤層氣兩權合一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但報上去后應該會批下來,現在已經差不多了。”
在政策明確之前,山西省煤礦企業已在氣權上取得了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2010年5月,晉煤集團成功獲得了成莊和寺河(東區)區塊煤層氣采礦許可證;10月,山西蘭花煤炭實業集團獲國土資源部批準,取得沁水煤田伯方區塊煤層氣探礦權,成為獲得煤層氣探礦許可證的第一家地方國企。
山西取得的突破,為當地煤層氣產業的發展帶來重大政策利好。公開資料顯示:山西省是全國煤層氣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大約在10萬億立方米以上,占全國的1/3。且分布集中、埋藏淺、甲烷含量高,大規模開發前景廣闊。
“山西煤層氣產業大有可為。光沁水盆地,預計煤層氣儲量就有6.8萬億立方米。我們將加大力度開發,規劃建設年產氣500億方的能力,這相當于
大慶油田的油氣當量,等于是在山西建設一個新大慶。”張亮說。
不過,山西的突破,對已經登記礦權的外地企業而言則是利空。如果礦權、氣權兩權合一,山西省煤炭企業不僅能夠天然擁有了自身礦區內未登記煤層氣區塊的礦權,甚至有可能拿回已經被登記過的區塊礦權。
中聯煤層氣公司經營管理部主任李良對山西的做法表示明確反對。他認為,搞采煤采氣一體化、氣隨煤走,是地方保護主義的典型表現,與現行的《礦產資源法》不符。這不僅不利于煤層氣產業的發展,也不利于煤炭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