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長達50天的討價還價,俄羅斯、烏克蘭、歐盟關于天然氣價格和欠款償還的三方談判不料以“斷氣”的方式粗暴收場,由此拉開了俄烏“天然氣之爭”的序幕。最新消息稱,歐盟正在醞釀對俄實施更大規模的制裁。截至目前,美歐的新一輪禁運計劃已大體完成,直指俄羅斯能源、金融和國防三大要害領域。但俄方對此并不接招。該國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8日表示,已“疲于”關注對俄制裁問題,字里行間火藥味十足。至此,俄羅斯與西方國家已進行了“斷氣”之后的第一回合較量,雖暫時難分勝負,但對峙雙方已然劍拔弩張,東歐緊張局勢再度升級。
面對俄烏“天然氣之爭”的最新進展,中債資信評級技術總部分析師祁瀅宇7月9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提出,在烏克蘭問題上,美國、歐盟步調比較一致,都希望烏克蘭能夠更親近西方,以達到制約俄羅斯的目的。但目前來看,雖然美國、歐盟施壓力度較強,但烏克蘭形勢急劇惡化的可能性仍然較低,歐盟也不太可能同意對俄進行新一輪制裁,因為對于歐盟的制裁而言,只要天然氣閥門還在俄羅斯手中,俄羅斯就能通過天然氣供應對歐盟施加壓力。短期來看,此次“天然氣之爭”難以解決,但兩國仍有較大可能達成新的供氣協議,因為這符合兩國利益。而且,由于這也直接關乎到歐盟的能源安全,預計歐盟也會從中調停,爭取使俄烏雙方早日達成協議。
由于雙方在天然氣價格和欠款償還方面都未能談攏,當地時間6月16日,俄羅斯果斷停止向烏克蘭輸送天然氣并宣布其實行天然氣預付款制度。與此同時,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與烏克蘭石油公司也“不約而同”地將對方告上斯德哥爾摩仲裁法庭。一時間,俄烏能源戰場硝煙彌漫。
俄羅斯此舉無疑將烏克蘭更加推向西方國家的懷抱。此前,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已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委員會會議上正式簽署了烏克蘭與歐盟聯系國協定的經濟部分。而面對烏克蘭因“斷氣”所遭受的巨大經濟損失,歐盟28個成員國的代表也已達成一致,可能立即就向支持烏克蘭叛軍的俄羅斯個人施加制裁。此前,歐盟已對61人采取資產凍結和旅行禁令的制裁。如果將美歐于上月底制定的升級版禁運計劃也考慮在內,俄羅斯的能源、金融和國防三大關鍵領域均已在美歐的制裁范圍內。不過,俄羅斯方面顯然不以為然。7月8日,外長拉夫羅夫在與斯洛文尼亞領導會談時戲謔地說道:“提到烏克蘭,說實話,我已經疲于關注歐盟的舉動,歐盟達成了哪些協議,什么時候研究黑名單,灰名單,或是其他什么顏色的名單。我們最關注的是停止烏克蘭屠殺的必要性。”
無論新的制裁措施能否落到實處,種種跡象表明,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間的新一輪較量已經開始,焦點就集中在俄烏兩國的天然氣糾紛問題上。
“事實上,兩國圍繞天然氣的爭斗并非頭一回。從2004年以來,"天然氣之爭"一直是俄羅斯和烏克蘭關系的關鍵詞之一,其背后隱藏的政治角力使其遠非純粹的商業爭端那么簡單。而烏克蘭危機也使得這場政治角力有了更多參與者,情況也更為復雜。”祁瀅宇告訴記者。從各方立場上分析,美國、歐盟步調比較一致,都希望烏克蘭能夠更親近西方,以達到制約俄羅斯的目的。因此,自克里米亞問題爆發以來,美國和歐盟都選擇支持烏克蘭的親西方勢力,并對俄羅斯一些政治家、商人以及少數公司進行制裁。但由于歐盟與俄羅斯經濟關系較為密切,高度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俄羅斯在歐盟的投資規模也較大,歐盟在對俄羅斯進一步實施制裁方面顧慮較多。相比之下,美國的態度更為強硬。盡管如此,美國仍傾向與歐盟一起行動,因為歐盟共同參與的大規模制裁對俄羅斯更有威懾力。
對于俄羅斯而言,當前,克里米亞已經加入俄羅斯,其軍事安全得到了一定保障,而美國和歐盟的制裁已經嚴重影響了其經濟增長,俄方之前的強硬態度略顯緩和,表現出妥協的姿態,盡量避免美國和歐盟的進一步制裁。這具體表現在俄羅斯上議院撤銷了對烏用兵的授權,而且表示愿意由歐安會監督,俄、烏兩國邊防共同巡邏,阻斷不法人員對東部邊界的滲透。“況且近年來俄羅斯從與歐盟的天然氣交易中獲利頗豐,而烏克蘭危機的爆發,特別是對烏"斷氣"的決定已使俄羅斯向歐洲的供氣受到了威脅,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我們也看到俄政府正加緊"南溪"管道的建設工作,以保證對歐洲順暢穩定的天然氣供應,旨在降低天然氣運輸對烏克蘭管道的依賴。”他說道。
當然從目前來看,此次“天然氣之爭”短期內難以解決。祁瀅宇進一步指出。第一,俄烏兩國在天然氣價格和供氣欠款方面分歧較大。俄羅斯不愿接受每一千立方米385美元以下的價格,并堅持烏克蘭一次性償還19.5億美元天然氣欠款,烏克蘭則拒絕接受如此高的價格,而且希望能夠分期償還欠款。第二,目前烏克蘭的天然氣儲備大約為140億立方米,可以讓烏克蘭維持到今年12月,這降低了烏克蘭天然氣談判的短期壓力。第三,烏克蘭現任政府的親西方傾向較為突出,并且于6月27日與歐盟簽署聯系國協定剩余條款,在此背景下,俄羅斯也不太可能在天然氣問題上有所讓步,而且美國、歐盟也不可能因為天然氣問題對俄羅斯進行真正制裁,這也使得俄羅斯方面的態度較為強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