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力驅
最早于20世紀50年代運用于委內瑞拉稠油開采的熱力驅技術為蒸汽吞吐。因蒸汽吞吐技術伴隨著吞吐效果逐漸降低的實際情況,蒸汽驅和火燒油層成為主要接替方法。目前蒸汽驅技術已成為世界上大規模工業化應用的熱采技術。為了提高熱效應,國外近年來開發的稠油開采先進技術有水平井蒸汽輔助重力泄油技術和電磁波熱采技術。蒸汽輔助重力泄油技術已成為國際開發超稠油的一項成熟技術,而電磁波熱采技術被認為是未進行蒸汽驅油區的最好替代方法,但在巴西試驗效果不如注蒸汽。
目前熱采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向油層注入水蒸氣來驅動原油流動,一般稱為蒸汽驅;第二種是以地下燃燒原油產生蒸汽來驅動油流動,一般稱為火燒油層法。在國外采油技術中,熱采占了很大一部分,盡管實施的項目數有所減少,但自1986年以來,熱采產量一直保持穩定。
最近幾年,又出現了一種新的熱采方法,業界稱之為地熱采油。地熱采油是利用豐富的地熱資源,以深層高溫度開發流體(油、氣、水及其混合物)將大量的熱量帶入淺油層,降低原油薪度、提高原油流動能力。這種方法是基于節能減排力度加大、石油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國際油價持續走高的形勢下發展起來的。
注氣驅
20世紀70年代,注烴類氣驅主要在加拿大獲成功應用,到80年代,二氧化碳混相驅成為美國最重要的三次采油方法。氮氣或煙道氣技術應用較少。
在國外,注二氧化碳技術主要用于后期的高含水油藏、非均質油藏以及不適合熱采的重質油藏。推廣二氧化碳驅油的主要制約因素是天然的二氧化碳資源、二氧化碳的輸送及二氧化碳向生產井的突進問題以及油井及設備腐蝕、安全和環境問題等。為解決以上問題,提出了注二氧化碳提高原油采收率技術,這種技術是向地層中注入反應溶液,使其在油藏條件下充分反應而釋放出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溶解于原油之中,降低原油黏度,從而達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微生物驅
國外微生物驅基本處于室內研究和先導試驗階段。
經過多年的發展,微生物清蠟和降低稠油黏度、微生物選擇性封堵地層、微生物吞吐、微生物強化驅等已成為成熟的提高采收率的技術。微生物驅油已成為繼傳統的熱采、化學驅、注氣驅之后第四大類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微生物驅油技術的發展主要有三個方向,一是微生物增效水驅,二是激活油藏微生物驅,三是微生物調剖驅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