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報道:
年輸量突破億噸 已成定局
2006年,管道公司年輸油量6300萬噸,2008年增長到8085萬噸。時至今日,突破1億噸大關已成定局,輸送油品總量已占據中國石化油品加工總量的半壁江山。
5年來,管道公司作為連接油田和煉化企業的紐帶,以其強大的輸油生產能力,為中國石化95%以上骨干煉化企業提供原料,成長為中國石化不折不扣的原油吞吐主渠道,成為其麾下的“主力部隊”。
——輸油量的連年遞增,緣于黑色油龍的迅速延展。儀征至長嶺原油管道的投產,結束了沿江煉化企業原料進廠依靠車拉船運的歷史,也使中國石化的原油流向向西挺進;河間至石家莊原油管道的投產,標志著華北原油管網已經形成,也預示著中國石化在沿海、沿江、沿黃、環渤海灣培育的資源運輸帶的初步形成。
——輸油量的連年遞增,緣于“黑色金子”的儲備基地快速增加。嵐山、白沙灣兩個商業儲備庫的建成投產和黃島、鎮海兩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的接管,使庫容量猛增到2455萬立方米。至此,管道公司輸油生產實現了“儲”“運”平分秋色。
5年來,作為一個分分秒秒都在和油、火、高溫、高壓打交道的企業,管道公司認真執行上級調度指令,切實抓好各條管道的優化運行,加強管道信息化建設,做好原油結算和交接計量,加大安全檢查和隱患治理力度,已實現了連續10個安全生產年,為確保國家石油安全作出了貢獻。
構建石化管道特色黨建
2008年5月,集團公司直屬黨委在該公司南京輸油處開展了建立黨建工作質量管理體系的試點,先后歷時7個月。它將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理念和方法運用到黨建工作中,以程序的形式對黨建工作進行了梳理和整合,將傳統的黨建工作變得更加明確具體,完成了從“柔性”管理向“剛性”操作的轉變,實現了自上而下審查考核、自下而上信息反饋臺階式黨建工作的持續改進,確保了黨建工作考核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2009年,管道公司黨委結合管道點多線長等特點,組織開發的“黨支部基礎工作管理系統”正式開通運行。該系統通過基本覆蓋了全公司的每個黨支部的公司局域網,實現了黨支部所有基礎工作記錄的電子化,為基層黨組織的日常工作提供一個信息支撐平臺。
至此,一個以“貫標”為抓手,以創先爭優的動力機制、提升標桿的引領機制、客觀規范的考評機制、文本化管理的保障機制為動力,以信息化為手段,具有石化管道特色的基層黨建工作體系初步形成,為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的組織建設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管道公司各級黨組織積極與地方政府部門、民營企業黨組織統籌共建,開展黨組織統籌共建、結對創先爭優活動,實現了不同性質企業間、政企間的優勢互補,推動了雙方利益、效益的最大化。今年10月14日,管道公司黨委與江蘇紅豆集團黨委統籌共建正式簽約。
科技創新為管道發展提供動力
“十一五”期間,管道公司科技創新碩果累累。一大批科技項目的實施,既解決了許多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又提升了企業的技術實力,為管道公司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十一五”期間,管道公司共安排科技立項154 項,投入科技經費6681萬元,完成科技研究課題并獲得國家、集團公司和管道公司科技進步獎118項,科技立項總數是“十五”期間的1.3倍,獲得30項國家專利,是“十五”期間的1.5倍。
“十一五”期間,數字化管道的建設,為萬里管道插上騰飛的翅膀。信息化網絡與萬里管道生產控制、生產管理與經營管理三個層面實現了完美結合。操作人員只要輕點鼠標就可一覽萬里管道的生產運行情況,萬里管道就像裝上了“千里眼”。
——內檢測技術的開發,通過數據傳輸完成管道缺陷、管壁變化等檢測,并能夠提供管道缺陷面積、程度等全方位信息,管道運行實現了在線“無損檢測”。
——3G防腐膠帶的研發應用,解決了管道冷纏膠帶防腐層普遍存在的早期失效問題,強化了防水性與氣密性雙優結合,使埋地管道有了更強的防腐“利器”。
5年來,管道公司在所屬10個輸油處(庫)的38個站場實現了天然氣、蒸汽以及煤焦輕油替代燃料原油12.6萬噸,替代效益達1.34億元。輸油能耗逐年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明顯減少,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數字點擊
6132.24公里
“十一五”期間,管道公司共投資119.1億元,陸續建成1000萬元以上的重點工程項目39項,新建了1112公里原油管道及輸油配套設施。管道公司現在共有37條6132.24公里在役原油管道,管道途經北京、天津、河北、江蘇、安徽、浙江、上海、湖北等14個。ㄖ陛犑校。華北、華東、華中、長江中下游原油管網已基本形成,為年輸油量突破1億噸大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455萬立方米
“十一五”期間,中國石化在儀征輸油站建設了我國目前最大的兩座15萬立方米儲油罐(號稱“中華第一罐”)并投入運營;在白沙灣、嵐山兩地投資建設了840萬立方米商業儲備庫,交給管道公司實施專業化管理。此外,管道公司還托管了475萬立方米鎮海、黃島兩個國家石油儲備庫。截至目前,管道公司共管理369座儲油罐,儲油能力達到2455萬立方米,創造了我國儲油罐數量、單罐容量、儲油能力三個第一。
1.23億噸
截至目前,管道公司參與管理黃島實華、天津實華、舟山興中、寧波實華、曹妃甸、冊子島6座原油碼頭,原油年接卸能力從“十五”的1500萬噸上升到“十一五”的1.23億噸,接卸轉運進口原油更為方便快捷。
3項世界紀錄
“十一五”期間,管道公司工程建設隊伍創造了3項世界紀錄和35項中國企業紀錄。其中,川氣東送管道大溪亮隧道工程,創長輸管道建設中隧道進出洞口高差最大世界紀錄;川氣東送管道野三河懸索橋工程,創長輸管道懸索橋跨度最大、距離最長世界紀錄;川氣東送管道南京支線定向鉆長江穿越中,輸氣管道穿越長江距離,創輸氣管道施工世界紀錄。
29項管理創新成果獎
“十一五”以來,管道儲運公司共征集管理創新項目85項,其中“以‘安全、優質、生態、福祉’為目標的管道工程創新管理”和“原油儲運企業生產執行系統的構建與實踐”榮獲集團公司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另有10項獲得集團公司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17項獲得集團公司管理創新成果三等獎。
6省市實現“零打孔”
管道公司持續落實好技防、人防等各項措施,管道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被打孔盜油次數從2006年的1196次下降至2009年的246次,已有6省市實現了“零打孔”,1條管道實現了“零占壓”,1條管道實現了“直接零占壓”。
4700人
“十一五”期間,管道公司認真抓好經營管理、專業技術和技能操作三支人才隊伍建設,為石化管道持續發展提供了技術與智力方面的支持。至2010年6月底,有技能操作人才4700人,技師以上326人(其中高級技師28人),高級工3300人,占70.2%,高技能人才(技師以上)占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