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懼怕國有化
油氣資源國有化浪潮的出現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主權行為,也是一種市場行為。若油價持續高漲或出現資源短缺,必然催生資源國政府奇貨可居的心理意識和形態。此時,資源國政府作出一些政策上的調整對貿易或外資參與本國油氣資源開采的行為給予一些規制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縱觀世界油氣合作的歷史不難發現,即使是在資源國國有化政策非常嚴厲的時期,超越國界的全球油氣合作步伐依然沒有停滯。
資源國大規模推行國有化政策目的在于保持本國本民族的利益,這一點是三個階段的共同特征。但有一點需要指出,那就是他們的國有化歷來是不徹底的,且不同階段有不同特點。如果說第一、第二階段石油國有化由于受到帝國列強的干預和鎮壓而不徹底的話,那么現階段不徹底的國有化則更多地是因為資源國為自身石油工業的發展留有余地,他們對外資不可能也不會完全排斥。無論是經營老到的跨國石油公司,還是初出茅廬的國家石油公司,資源國的國有化政策對他們來說都不是利好消息,但絕非“無機可乘”。資源國的國有化不會成為切斷資源國與外資公司合作的利器。
有理由相信,國有化與非國有化是世界油氣合作進程中的永恒主題。資金方和資源方圍繞主權與利益的博弈長期存在。全球油氣供需的不平衡是推動這一博弈發生變更的重要因素。世界油氣工業的發展歷史一再說明,關門主義和掠奪主義對資金方和資源方都是不利的。
當前我國處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階段,油氣需求旺盛,三大石油公司均已制定了體現外向型發展的發展戰略,中東、南美、非洲等油氣資源富庶地區是未來海外出擊的重要領域。面對新一輪貌似洶涌的油氣國有化浪潮,中國石油須沉著應戰,理性觀察,在風險中抓住機遇,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果敢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