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頁巖氣埋藏條件復雜,部分企業專業水平相對不足,因此看熱鬧的多,實際操作層面則相對謹慎。
近日,國土資源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部分企業中標第二輪頁巖氣探礦權后進展緩慢,個別企業有“圈而不探”的傾向,甚至有“利用區塊圈錢”的行為。對于情節嚴重的,將考慮縮減區塊面積甚至收回區塊。
作為一種“革命性能源”,頁巖氣在美國的大發展使各國對頁巖氣在本國發展空間充滿想象。初步勘探顯示,我國頁巖氣可采資源量約在31萬億立方米,與常規天然氣相當,與美國的資源儲量也基本相當。2011年底,國務院批準頁巖氣為新的獨立礦種,其目的就是希望在頁巖氣這種新興能源上引入更多社會資本介入,改變傳統油氣行業頗受詬病的“壟斷”之嫌。
從2012年開始的第二輪頁巖氣招標資質條件大為放開,企業注冊資本金要求僅為人民幣3億元。在中標19個區塊的16家企業中,大部分此前并未涉足過油氣產業。有些企業甚至是在招標之前才剛剛成立。這就容易導致一些企業招標之后“圈而不探”、“圈而不采”。
這一現象也證實了此前學界對國內頁巖氣發展仍有長路要走的判斷。曾有觀點指出,目前國內頁巖氣發展“看熱鬧的多”,實際操作層面則相對謹慎。很多企業因風險太大不敢貿然投入太多。其深層原因是,中國與美國在頁巖氣開發的環境上差別很大。由于中國頁巖氣埋藏條件復雜,不少區塊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調查難度都很大,并且我國在頁巖氣資源評價開發等方面尚未形成核心技術,這些非石油天然氣開發背景的企業,專業技術人才、技術實力也相對不足,使得我國頁巖氣仍難以在短期內實現規模化、商業化開發。
考慮到第三輪頁巖氣招標今年年底前有可能啟動,需要在相關政策設計中,避免出現這種企業擁有探礦權卻長期“圈而不采”的現象。相關部門可以借鑒前幾年扶持煤層氣開發的政策措施,在頁巖氣發展上給予金融、財稅方面的相應政策支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頁巖氣的有效開發、綠色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