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發展 考驗重重
盡管意義重大,但是中海油發展煤制氣也面臨著重重考驗。就煤制天然氣的成本而言,原材料和燃料動力費用所占比例高達60%左右。據了解,一般1個40億立方米左右的煤制氣項目需投入200億元,并且煤制氣項目的建設周期一般需兩年以上,在此期間煤炭價格和天然氣價格變數較大,當煤炭價格達到每噸400元時,煤制氣基本無利可圖。
中國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煤化工工程技術研究所所長梁大明分析說,當前山西煤化工項目較多,本身并不豐富的水資源已經消耗較大,而且其煤炭煤質好、外運條件便利,因此煤價較高。雖然在天然氣價格整體走高的情勢下,中海油利用山西煤炭大規模發展煤制天然氣有很多利好,但隨著我國煤炭價格的同步提升以及山西生態環境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未來中海油面臨的挑戰還是不小。
殷孝東也直言不諱地提出了他的擔憂:“煤制天然氣是資源、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項目建設需要的外部配套支持條件也較多,不僅涉及煤炭開采與轉化、水資源保障、技術的集成與優化,而且需要配套建設天然氣管網,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該項目是否是在國家‘十二五’能源規劃指導下合理布局的,還需要進一步考量。”
煤制天然氣屬新興產業,與傳統天然氣的開發和利用相比,生產出來的天然氣如何輸送至目標地區,是企業煤制天然氣項目面臨的重要問題。
從各種運輸方式的經濟性考慮,管道無疑是運輸煤制天然氣的首選。據了解,中海油山西煤制天然氣項目的產品將通過管道傳輸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遼寧在內的環渤海地區,預計輸氣管道在3~5年內建成。但張安華表示:“輸送管線的建設投資龐大,管理風險也高,這無疑會加大項目建設的成本,進一步削減利潤空間。”
此外,我國天然氣供應有一個致命傷就是調峰問題非常棘手。煤制天然氣項目生產的天然氣必然要進入管網運輸,也面臨解決調峰的問題。劉志光強調:“從我國目前情況看,如果讓一個煤制天然氣項目承擔調峰問題,是很有難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