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船舶企業進軍海工裝備領域已成為時下的一種潮流。
作為國內最大的民營船舶企業,江蘇熔盛重工有限公司總裁陳強日前透露,今年熔盛重工的海工板塊將全面啟動,并最終形成4個大項,包括世界最先進的第六代鉆井平臺;如同海上煉油廠的浮式生產儲存卸貨裝置(FPSO);海洋工程船以及液化天然氣運輸船(LNG),并稱到2013年,海工板塊目標產值將突破30億元大關。
除了熔盛重工外,上海振華重工股份公司拓展海工裝備市場的步伐也頗令業界關注。去年7月該公司與西班牙ADHK公司簽訂了22億美元的海工產品訂單,成為我國目前最大一宗海工出口產品銷售合同;去年12月又與盧森堡MCS公司簽訂總價為1.44億美元的一艘鋪管船銷售合同。
根據公開披露的數據,上海振華重工股份公司2009年海工裝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5.8億元,同比增長85.49%,毛利率為30.85%,同比增長8.75個百分點。海工裝備業務對公司毛利的貢獻僅次于集裝箱起重機業務。
與此同時,占據主導地位的兩大央企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簡稱中船集團)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簡稱中船重工)也加緊在海工裝備領域布局。兩大集團旗下的上海外高橋、青島海西灣和大連重工等制造基地,承建了以10萬噸級FPSO和3000米水深半潛式鉆井平臺等為代表的高檔產品。
中船重工相關負責人透露,中船重工已制定并發布了《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發展規劃》和《海洋工程配套產業發展規劃》。2009年海工總裝修理產值同比增長12.2%,實現配套產值同比增長74.4%,新接訂單、手持訂單再創歷史新高,全年共有7座海洋平臺集中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