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
首先要實現公開透明
業內人士一致認為,在我國現有管理體制下,國家對成品油定價不可能完全放開使其走向市場化,而只能是可控地、間接地與市場接軌。因此,我國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首先應該使定價機制走向公開、透明。
目前,業內人士將成品油定價機制調整的焦點集中于縮短22個工作日的調價窗口周期,以及減小4%的平均價格變動幅度上。
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劉峰認為,如果可以將成品油價格調整窗口周期縮短到10天,調整頻率的增加,必然會使調整幅度小于現在的4%,這樣一來,市場對于油價變化的預期將會減弱,市場投機行為必然就會減少。
中國化工網山東站總編劉心田認為,國家成品油調價機制實際上更多面對的是終端消費者,因此改革應該讓消費者滿意。定價機制的關鍵是如何在消費者接受能力與石油巨頭盈利之間找出平衡。
他建議,未來改革成品油零售價格,一方面,應該繼續參照三地變化率對成品油價格做出調整;另一方面,也應該將國內成品油批發價考慮到其中。除此之外,成品油零售定價應考慮到國內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而實現區別定價,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價格差距要有所體現。
根據當前市場的情況,招商證券認為,近期成品油定價機制必然做出調整,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是新華社剛剛發文批評了成品油定價機制模糊,這是一個強烈的信號;其次是印度放開汽柴油價格管制將有效刺激中國加快市場化進程;第三,從煉油和加油站兩個重要環節來看,目前中國成品油市場具備了充分競爭的基礎。
招商證券認為,未來成品油市場化的進程將對類似中石化、中石油這樣的煉化企業股價產生重大影響。從業績角度講,成品油價格如果及時調整,將顯著提升中國石化在一個周期內的盈利水平。而從估值角度來看,市場化進程會使得管制折價消失,這一點在香港市場尤其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