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下稱發改委)發布公告稱,已經核準了中國
海洋石油總公司(0883.HK,下稱
中海油)渤海油田渤中25-1油氣區渤中19-4油田滾動開發項目。該項目由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與
雪佛龍德士古中國能源公司合作開發。
2010年8月9日,中海油就已經宣布:位于渤海海域的油田渤中19-4(淺層)已于日前成功投產。該油田預計將于年內迎來超過1.56萬桶的日產量高峰。
據了解,該油田位于渤海西南部海域,距渤中25-1油田西北方向約7公里,油田范圍內的平均水深約為21米。渤中19-4油田的開發生產作業將充分依托渤中25-1/25-1南油田的有關設施進行。中海油執行副總裁陳壁先生表示:“渤中19-4是公司計劃于年內投產的重要項目之一,該油田的成功投產是我們與合作伙伴通過緊密合作使油田獲得出色產量表現的又一明證。”
此次渤中19-4(淺層)滾動開發項目是由中海油與合作伙伴雪佛龍合作進行,中海油擁有其中83.8%的權益并擔任作業者,雪佛龍德士古擁有其余16.2%的權益。而這次合作的成功絕非偶然,早在2002年10月,中海油就曾與美國雪佛龍德士古聯手共同開發渤海灣一面積近220平方公里的油田。
在此之后,中海油便與雪佛龍德士古的子公司德士古中國公司就上述渤海灣渤中25-1/25-1南油田簽訂了一體化開發協議。此協議是中海油簽訂的第一個跨界油田一體化開發協議,渤中25-1/25-1南油田亦成為中國海上第一個由世界大石油公司承擔勘探風險并從開發階段開始就由中方擔任作業者的油田。
回顧中海油在各海域與外方合作的歷史,在渤海海域的勘探工作相對曲折。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石油公司、法國
道達爾公司、埃爾夫公司都先后在渤海海域進行了勘探,投入很大,但收獲不大,沒有實現重大的突破,因此一些外國公司退出了合同區域。
為此,中海油的地質專家結合渤海周邊陸上油田的地質情況,把在深層找油的思路改在淺層找油。1995年,在英國
BP公司合同期滿而退出的合同區塊進行鉆探試驗,并發現了地質儲量超億噸的秦皇島32-6油田,這一發現對外國公司震動很大。他們開始重新審視過去勘探思路和方案,總結經驗教訓,其中美國菲利浦斯石油公司采納了新的觀念,并于1999年在渤海灣中部發現了蓬萊19-3大油田。
據悉,渤中19-4油田為滾動開發項目,這意味著作業方將在初期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對油田儲量的進一步認識,采用勘探和開發交替進行的滾動
勘探開發程序進行滾動評價和滾動開發,并同時解決方案中預計不確定性的影響、充分利用油田的資源、避免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