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項目自主建設新思路
上世紀80年代,為保證大慶油田的持續高產穩產,大慶煉化公司應運而生。1995年引進法國SNF公司聚丙烯酰胺生產裝置和生產技術,1996年5萬噸/年聚合物工程投產,2004年末達到7萬噸/年。2005年年初,隨著東昊聚合物廠正式整體移交到大慶煉化,大慶煉化聚合物生產能力一躍每年9萬噸以上。此次擴能工程投產后達到15萬噸。
大慶煉化在318天的有效工期內高水平地完成了聚合物擴能工程建設投產任務,而一期同規模的裝置在引進國外技術開工有外國專家指導的情況下,施工用了兩年半。而且,聚合物擴能工程從技術、設備兩個核心方面獲得國產化成功,實現了全部自主知識產權,為公司贏得了寶貴的發展潛力。
特別是核心的丙烯酰胺裝置,技術和關鍵設備屬首次國產化,對工藝管線設備的焊接成型和光潔度要求極高。再加上擴能項目材料需求急,設備制造和施工質量要求都高,攻克采購、安全風險大等難關,加強人員培訓,投產聯運中創新倒序開工法、階段啟動法以及老料新料接替法,既成功規避了容易聚合等技術風險,又爭取到解決首次國產化開工過程中暴露出的諸多問題的時間。
今年4月26日,流程一次打通、開車一次成功、產品質量優良、裝置本質安全的總體目標全面實現。截至目前,8條生產線全部運行平穩,單線生產能力達到每天18噸。大慶煉化勇于攀登聚合技術高峰,不僅創造了工程建設史上的新紀錄,還解決了裝置國產化等難題,為今后國內同類裝置建設及公司未來發展提供了思路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