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傍晚發生在大連新港的輸油管爆炸事件,已對當地的旅游、漁業等產業產生較大影響,一旦責任方界定,必然會面臨巨額索賠。
不過,這場事故的責任方究竟是誰,還要等待事故調查組的結論。
由于原油污染涉及多個產業,事故責任方如何進行受損認定、采取何種賠償方式以及具體的賠償額,都還是未知數。這起事件是否會開創中國海洋污染賠償的先河,也值得關注。
三大產業受影響
此前,《新京報》的報道稱,大連新港油管爆炸后,初步估計有1500噸原油流入了海洋。中國海監船19日13時30分監視結果顯示,受污染海域約430平方公里,其中重度污染海域約為12平方公里,一般污染海域約為52平方公里。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掌握的情況,泄漏的原油污染大連當地海域所影響的產業主要有三個。
首先是漁業。現在正處于禁漁期,盡管靠近原油泄漏地的新港碼頭產魚不多,但分布在周邊地區如瓦房店、莊河等處的漁民擔心9月捕魚季節到來后難打上魚。大連海洋漁業局的一位人士表示,現在該局也在統計相關受損數字,“影響是一定有的。”
養殖業也將是受影響的行業。昨天,生產貝類產品的獐子島(002069.SZ)董事會秘書王欣紅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公司每天24小時有人瞭望海面,監控污染擴散的情況。“截至7月22日,還未發現污染進入廣鹿島。”廣鹿島是該公司距事故地最近的養殖區域,約50公里遠。
受影響的行業還有旅游業。在大連的金石灘、泊石灣以及老虎灘等著名旅游景點,記者都看到了大片原油污染區。泊石灣最大一處的污染區大約有40平方米。
盡管已有千人在金石灘附近除污,但金石灘的相關負責人對本報估計,今年因為污染而帶給旅游區的損失至少在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
1~7月,大連市接待國內外游客1916萬人次,同比增長16.7%;實現旅游總收入259.2億元,同比增長22.3%。雖然目前尚沒有大連海域受污染影響旅游業的確切數字,但單從金石灘海濱浴場80%的退團量來說,前景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