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巨頭不受人民幣匯改的影響
德國化學大廠巴斯夫表示,中國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將增強,而且最近中國勞資糾紛頻現,但該公司在中國的投資計劃不會改變。“未來兩到三年人民幣將明顯升值,”巴斯夫負責亞洲業務的執行董事MartinBrudermueller說,“但我們在思考投資和并購時,匯率變化并不是主要的影響因素。”
石油市場:中石化理論受益最大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匯率改革的整體方向對我國企業自身的發展還是有利的。在石化行業中,尤其對于我國原油進口量最大的企業中國石化而言,如果人民幣升值,而國際油價平穩運行的話,其獲益是最大。
2009年中國石化進口原油量達1.38億噸,進口原油占原油加工量的比重高達75.2%。如此之高的對外原油依存度使其對國際油價和匯率具有較高的敏感度。
根據國內外主流機構的預測,年內人民幣升值的幅度可能在2%左右,在未來12個月內,升值幅度可能在3%-5%之間。湘財證券石油和化工研究小組發布的報告測算,按照原油平均價格80美元/桶,成品油價格維持目前的水平不變的情況進行測算,人民幣升值1%,可提升中石化煉油毛利約0.6美元/桶,理論上提升中石化每股收益為約0.05元。
而對于中國石油而言,2009年其原油加工量為1.12億噸,而其上游原油產量為1.14億噸,煉油供給基本平衡;盡管其部分自產油售給中石化,也進口一小部分原油,但總體原油進口比重非常小。因此,對國際油價和匯率的敏感度遠小于中石化。
橡塑市場:匯改帶動pvc市場上揚
人民幣匯改帶動商品市場整體上漲,PVC也出現大幅反彈,但現貨市場需求持續低迷,PVC動能不足,仍將維持區間震蕩行情。
綜上所述,人民幣匯改對石油化工的影響是利大于弊的,市場上“掌聲”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