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壓力不斷增大
重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使我國環境形勢日趨嚴峻,很多地區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過環境承載能力,此外還面臨著CO2等溫室氣體減排的巨大壓力,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經濟增長方式急需轉變。
石油和化學工業排放的污染物中,廢水、廢氣、廢固分別居全國工業行業第1位、第4位和第5位,COD、氨氮化合物、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也均位于工業部門前列。要做到增產不增污,保持行業的繼續穩定發展,仍面臨較大的困難。
國家從政策、法律制定等方面加緊了對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監管與治理。公眾對環保的關注度日益上升,給我國石化業發展帶來了很大壓力。承擔溫室氣體減排義務進一步使行業環保壓力不斷加大。
創新能力仍然不足
我國科技創新不斷取得進展,但仍然存在整體創新能力不足、企業科技投入少的問題。石油和化學工業的科技創新具有系統復雜、資金投入大、周期長等特點,因此,目前大多數仍處于追隨和仿制階段。許多先進技術仍需要系統地進行集成和優化,國產大型設備在質量和運行穩定性上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新技術和新產品產業化推進速度較慢,先進的節能減排技術還需加大推廣力度,先進的控制技術和信息技術還處于試點和局部推廣應用階段——這些都是限制石化行業整體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創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是創新能力不強。高端產品生產技術和大型成套技術裝備主要依賴進口,在某些產品的應用研究方面存在明顯不足。
二是對新技術和新產品應用開發重視不夠。相當一部分新技術和新產品僅停留在小試或中試的水平上,產業化進程較慢。盡管某些基礎產品的產能產量處于世界前列,但由于缺乏世界級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的控制能力,缺乏競爭力,大而不強。
三是與歐美日相比,我國石化行業發明專利太少,且知識產權保護欠缺,企業遠未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科技支撐體系還不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