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5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5項;申報專利422件,獲專利授權285件;培育特色工藝技術,發展形成15項適應“三高、三低”
油氣勘探需求的攻堅“利器”……總結、梳理“十五”以來的科技發展進程,
川慶鉆探公司以特殊的方式為重大科技成果嘉獎——召開科技大會,斥資1164萬元重獎在實施科技創新戰略中銳意進取、勇攀高峰、貢獻突出的創新團隊和領軍人物。
4月10日下午,領過獎狀、獎金,接受了鮮花、掌聲的祝福,王多金平靜的臉上難掩內心的翻騰。“沒想到會有如此隆重、熱烈的場面!”作為在四川磨溪應用安全快速鉆井配套技術主要單位的代表,他第一個走上領獎臺,接過唯一的“重大科技成果開拓獎”證書。
在川慶鉆探公司科技成果表彰歷史上,“重大科技成果開拓獎”是首次設立。而在此次表彰中,“第一次”遠不僅此。這是川慶鉆探召開的第一次科技大會,獎金總額首次突破1000萬元,并落實到主要科研人員及直接參與者人頭。除了“重大科技成果開拓獎”外,“重大科技成果創業獎”也是首次設立,氣體、欠平衡鉆井技術和土庫曼項目一體化管理模式創新與實踐分享了這一殊榮。
“獎,就要重獎!不能不痛不癢。”這是川慶鉆探公司決策層的共識,“誰在知識和技術創新方面占據優勢,誰就能夠在發展上掌握主動。”當今,油氣勘探逐步向更為復雜的領域延伸,市場化、低成本的發展環境,對石油工程技術服務企業技術創新力、核心競爭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川慶鉆探公司深感,必須強有力地推進技術創新,堅持“差異發展、特色領先、自主創新、集成應用、完善體系、整體推進”的技術創新原則,依靠科學技術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努力打造創新型、技術型川慶鉆探。
激勵創新,榜樣的力量凸現出來。磨溪安全快速鉆井配套技術是其中的代表。這一項目源于以“沖破禁錮、解放磨溪”為目標的鉆井提速大會戰,是思想解放、技術集成的結晶,由此誕生的“磨溪速度”深刻改變了中國石油鉆井人的思想觀念,打開了中國石油鉆井大提速的閘門,隨后產生了一大批影響深遠的新技術。氣體、欠平衡鉆井技術、土庫曼項目一體化管理模式創新與實踐,以及其他5項特等獎均在各自生產技術領域起到了異曲同工的示范作用。
據悉,川慶鉆探公司已確立技術創新“68211”總體目標。其中的“6”格外引人矚目:6項技術達到國際一流,包括山地物探技術,
射孔技術,氣體、欠平衡鉆井技術,
井控及油氣井搶險滅火技術,快速鉆井技術,“三低”
油氣藏改造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