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因素交織
在造船業受金融危機困擾之時,海工裝備領域被看作是一片“藍海”。江蘇蛟龍重工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傳統造船業進入下行周期,現在造船企業都期望通過海洋工程業務來挽救這一局面。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加劇了對造船業的影響,加速了傳統船舶企業做出調整的步伐。
船企轉戰海工裝備的另一驅動力是較大的獲利空間。據記者了解,海洋工程的毛利率可達30%,而造船業毛利率僅有18%左右。
中船重工的相關人士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全球海洋工程裝備利用率超過90%,未來幾年將進入更新淘汰高峰期,這將直接推動海洋工程裝備市場需求的上升。以鉆井平臺為例,目前世界范圍內有600至800座平臺。現役的鉆井平臺中大多設計壽命為20年至30年,但是30年還在用的平臺比比皆是,老齡化相當嚴重。
也有行業分析師認為,目前我國不少有實力的企業正處于關鍵的戰略儲備期,這些企業在謀求新的利潤增長點,而海洋工程裝備建造業是上佳的戰略選擇之一。究其原因,海洋工程裝備是一個既符合中國企業當前比較優勢,又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的產業,與企業有著很強的匹配度。
“海洋石油936”鉆井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