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不懈打造一流產品
2008年5月,60道科學樣機研制基本成功,儀器研發的“路”走通了。12月,2000道樣機完成了生產、調試、系統集成測試。2009年2月中下旬,眾多專家云集在河北雄縣岔河集地區,把這個國產的“新生兒”與國際一流的儀器放在一起同時進行采集,首次進行野外性能對比測試。衡量地震數據采集系統的技術模擬指標有25種,通過對比,東方物探自主研發的儀器有5項性能、指標優于國際同類產品的水平,19項指標或功能與國際先進儀器水平相當,僅有一項指標低于國際先進儀器的水平。
項目研制基本成功!結果一出,許多人激動之情難以言表。經過幾代石油物探人的不懈努力和追求,如今終于握住了屬于自己的勘探“利器”!
經過多次討論,專家們最終以“東方”和“系統”兩個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為這個寶貴的“新生兒”命名——ES109。“9”在中國文化里是最大的數字,寓意永爭一流,而“1”則代表著這是第一代儀器,其后還有升級換代的廣闊空間。
那么,通過了野外試驗的儀器,其生產的資料能否得到用戶的認可呢?2009年11月21日,對試驗中暴露的問題進行改進后的ES109儀器,停靠在了吐哈探區四道溝二維項目上,首次正式應用于野外生產。然而,生產一開始并不十分順利,國產儀器曾經失敗過的陰影讓人們對這套儀器一度產生懷疑。為確保生產,另一臺國外儀器被火速調來,隨時替換ES109。研發項目組現場技術支持人員心急如焚,他們不擔心這臺儀器的性能,焦慮的是人們對它的信心。經過連夜調試,第二天,ES109正常工作,從現場處理出來的剖面來看,沒有任何問題。備用儀器車開走了,ES109完全承擔了1683炮的野外生產任務,合格率100%,現場處理剖面合格率100%。
一輩子從事裝備儀器研制工作的原西安儀器廠教授級高工何國信激動地說:“ES109集成了尖端技術,打造了一流的地震儀產品,這是多年來國產地震儀器研發歷史中一個最大的亮點。”
從60道樣機到2000道樣機,再到10000道產業化生產的儀器,然后再到第二代、第三代的技術升級,科研人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