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
——自主研發占高點
縱觀10年奮進之路,中國石油之所以能在國際市場與強大競爭對手同臺競技,并贏得一席之地,正是因為背后有著深厚積淀的自主創新能力。
曾幾何時,中國石油多項關鍵技術長期依靠進口。為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中國石油把科技創新作為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產業升級、增強核心競爭能力的重大舉措。10年來,中國石油大力實施科技創新戰略,突出重大科技專項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強化科技成果有形化、集成化,有力支撐了主營業務的發展。
10年后的今天,中國石油勘探開發技術總體保持國內領先,巖性油氣藏等地質理論和勘探配套技術,高含水、聚合物驅油等特色技術居國際先進水平。工程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大大提升,研發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地球物理勘探處理解釋一體化軟件,在系統體系結構、地震與地質信息共享等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煉油化工技術水平逐步提升,催化裂化系列催化劑、高性能碳纖維成套技術及特大型煙氣輪機研制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07年11月,12000米鉆機在寶雞石油機械公司下線,標志著中國石油超深井鉆機研制走在了世界前列。在裝備制造方面,一大批這樣的高端石油裝備紛紛實現了國產化。100多套EILog快速與成像測井系統投入生產,測井1萬多口,時效提高30%,識別準確率提高6%,中國測井技術進入成像時代。近鉆頭地質導向系統、雙燃料發動機、高可靠性發動機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為油氣核心業務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技就是生產力,科技就是效益。西二線重大科技專項攻關成果顯著,4500多公里用X80高鋼級鋼管建設,創造直接經濟效益100多億元。與進口相比,北京石油機械廠生產的鉆井頂部驅動裝置每臺節約資金80萬美元,而在2007年該廠鉆井頂驅就超過100臺。還有12000米鉆機,每臺價格僅為國外的1/3……更重要的是,油氣長輸管道在設計施工、大口徑高鋼級管材與制管、輸送工藝等方面突破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實現了在國際上從追趕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
十載春秋,中國石油集團在世界石油舞臺上迅速崛起,成為中國石油工業甚至中華民族的一張名片。十年改革發展,中國石油碩果滿枝,折射出的是中國石油整體謀劃和智慧駕馭,承載的是中國石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