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下旬完成的《吉林油田
采油工藝2008年至2009年度提高
油田開發水平有效率分析報告》顯示,兩年來,吉林油田提高油田開發水平科研立項63項,其中,國家級專題6項,股份公司專題12項,課題完成率100%,經濟有效率高于85%,為吉林油田油氣產量持續穩定在700萬噸以上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吉林油田采油工藝研究院院長劉長宇告訴記者,過去一年中,這個院擔當采油工藝攻關任務,緊緊圍繞油田開發難點開展技術攻關,取得了“一個優化”、“五個進展”、“三項提高”的好成績:優化了采油工程方案,有效節約投資成本;
壓裂配套技術、調堵配套技術、熱采配套技術、
水平井配套技術、二氧化碳驅注采配套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油井免修期、機采系統效率、穩產技術大幅度提高。
突出“采油工程方案設計”龍頭作用,產能建設形象進一步提高。這個院按照“方案的節約是最大的節約”的工作思路,各項科研工作以方案設計為龍頭,方案設計中堅持“抓兩頭、重過程”原則,突出重點井“設計、跟蹤、評價、調整”一體化模式,確保技術適用性;以方案優化為前提,進一步突出投資控制,通過優化
射孔、舉升方式、泵掛組合及壓裂工具
管柱等工藝技術,完成各類采油工程方案199個,建產能65.06萬噸,節約投資2000萬元以上,方案設計及時率100%,符合率95%以上,進一步提高了產能建設形象。
面向生產自主創新,科研攻關取得突破性進展。這個院圍繞吉林油田油氣發展需要,自主創新,大膽實踐,科研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在壓裂配套技術、調堵配套技術、熱采配套技術、水平井配套技術、二氧化碳驅注采配套技術五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所完成的《伊通敏感性
儲層壓裂工藝技術》,試驗31口井44層,壓裂工藝成功率100%,壓后穩產產能8.2噸,比設計產能提高26.2%;運用《支撐天然裂縫壓裂技術和提高裂縫導流能力技術》實施投產的134口井,平均壓后穩產在2.93噸,高出設計產能0.43噸;使用《調堵配套技術》,在扶余西25-20區塊6口井調后區塊日增4噸以上。
立足需求突出重點,老油田開發水平得到較好提高。這個院加強提高老油田開發水平攻關力度,針對乾安油田腐蝕結垢、油井免修期低問題,通過現場跟蹤、室內和現場試驗,采用化學法為主、物理法為輔的治理技術,油井免修期達到445天,同比延長112天;通過開展提高機采系統管理水平和節能新技術攻關研究,系統效率同比提高1.2%;通過加強
注水技術研究,提高了中深井測試成功率,2008年至2009年度,在新民、新立和乾安油田應用近百口井,均取得良好的防返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