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新造船新建的69.9米多用途工作船
中石化最近非常低調地刊登了一條中標公告:一艘價值接近4億元人民幣的海洋平臺多用途工作船并沒有落在“中船系”的國有造船廠中,而是落在毫不出名的廣州市番禺粵新造船有限公司。消息一出,業界嘩然。
“2010年將會是中國造船業大洗牌的一年,不排除將出現倒閉潮,”業內人士任煒透露:“中國所有的船廠幾乎在今年中期基本完成所有歷史訂單。國內造船業要盡快轉型,要么成功,要么倒閉。”
訂單越來越少
中國、韓國、日本為亞洲造船三大基地,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遭遇不少沖擊。
根據倫敦船舶中介公司克拉克森最新公布的資料顯示,造船業訂單出現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下降:2009年1月至11月,船舶訂單只有2880萬載重噸,遠低于2007年全年船運鼎盛時期的2.72億載重噸。這與中國工信部去年12月的數據遙相呼應 去年首11個月中國新承接船舶訂單2294萬載重噸,同比下降61%。“新接訂單的數據可能有些水分,但大幅下跌的趨勢是肯定的。”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張廣欽曾如此評價。
由于訂單的減少,在過去一年,已有全球第一大造船國韓國的三家船廠、一家日本船廠、三家德國船廠以及一家挪威和美國合資的船廠申請破產;丹麥唯一一家船廠即將倒閉。廣西接近30%的小船廠已經關門大吉,或者改行做鋼結構焊接生意。
“我們本來在去年下半年看到了經濟的回暖,還以為2010年是造船業復蘇的春天,”廣東某私營船廠負責人感嘆,“看來這話說得太早了,目前真正下訂單的船東較少。根據現在的形勢看來,2010年才是真正洗牌的一年。”
讓記者好奇的是,韓國船企卻在最近兩個月獲得了大量的訂單 根據國際船舶網資料,世界第三大造船廠韓國大宇造船去年12月已經獲得了價值22億美元的訂單,2009年總計獲得了29艘船訂單,價值超過37.5億美元,16年來首次排名第一,;世界第二大造船廠三星重工,也從希臘獲得建造3艘新船的訂單,價值1.95億美元:其他如STX造船也獲得了不少新訂單。
為什么在訂單大幅下降的時候韓國船企如此得利?任煒分析指出:“韓國制造的大多是LNG、LPG船,在這一塊上,韓國最強,所以能大幅拿單;另一原因是國家抱團行為,通過降價大量接單。”有報道指出,以某超大礦砂船為例,江蘇熔盛重工集團2008年7月售給巴西淡水河谷12艘超大礦砂船,時價1.4億美元/艘,但2009年11月韓國同行對該船型報價則出人意料地下探到1.1億美元/艘。